假如想發菩提心、成就佛果上的自然智,就要常常認真精勤去供養受持《法華經》的人,而且應當自己也要受持讀誦《法華經》。因此,如果想要速成佛道,自己應當要受持讀誦《法華經》,也要供養尊重受持讀誦《法華經》的人。
〈法師品〉中說,實踐修行《法華經》的人,所謂受持、讀、誦、解說、書寫者,都稱為「法師」。以這五種方法,勸導世人以資信仰、修持《法華經》為旨趣。
《法華文句》卷8云:「法者,執則也;師者,訓匠也。法雖可軌,體不自弘,通之在人。五種通經皆得稱師。舉法成其自行,皆以妙法為師,師於妙法自行成就,故言法師。」
這裡的「法」指妙法,「師」指以此妙法教導他人者。所謂五種通經的法師,唯有具足空慧、慈忍,才能以法為師,以法教人。又在〈如來神力品〉中,強調法師在法義上是一切無所掛礙,而唯以「利生為事業,弘法是家務」的實踐行者。
能受持《法華經》者,當知是人「則如來使,如來所遣、行如來事......是一切世間所應瞻奉,應以如來供養而供養之」。而且,「其有讀誦法華經者,當知是人,以佛莊嚴而自莊嚴,則為如來所荷擔」。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法華經》者,要以「如來使」而自我要求,教化眾生;世人也應以對如來的恭敬來供養之。
在《法華經》的立場來說,「法師」是現實世間人群的歸依處,更是教法弘傳的實踐者,故能在佛陀滅後,提倡人人皆可成佛的「一佛乘」殊勝思想,是針對「法師」具體含義而說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