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3日 星期六

十如是、百界千如、三千性相、一念三千、觀心


  四聖六凡十法界,每一個法界都具備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從本至末究竟平等十種「如是」。[1]而每一法界當體就具備十法界,例如人道的眾生為人法界,也具備其他九法界:

  動一念五逆十惡之心,是地獄法界;動一念慳貪不捨之心,是餓鬼法界;動一念愛見痴想之心,是畜生法界;動一念好勝鬥爭而又肯布施修福,是阿修羅法界;動一念中品十善修持五戒的心,當下是人法界中的人法界;動一念上品十善兼修四禪八定之心,是天法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諸天,動一念上品十善,欲界天法界;動四禪八定之念,是色界天的法界;想修四空定,是無色界天的法界。以上是六凡法界,就在一念心中同時具備。

  如果學佛而懂得出世間的聖法,發修四聖諦法的心念,是聲聞法界;動一念要修十二因緣還滅門之心,是緣覺法界;發要修六度萬行之心,是菩薩法界;發想要成就佛道之心念,就是佛法界。所以在人法界裡面,同時就具足十法界,其他九法界也亦復如是,一念具足十法界。

  有法友提出疑問:「佛已經成佛了,為何佛法界又具備下面九法界呢?若是具有菩薩、聲聞、緣覺等出世間聖法還有可能,但為什麼會有三惡道的法界呢?」

  會性長老針對此問題回答:佛之所以有地獄、餓鬼、畜生的三惡道法界,是做示現度化之用。例如地藏菩薩因具備有地獄法界的功能,因此能到地獄度化此道眾生。所以佛、菩薩的「念」,是念惡道眾生苦惱要而度化,是約體中本具的性能而講,所謂「性具」,其性德本具的功能是約能度而說,所以能夠到三惡道裡面度化眾生,這就是佛法界同時具備十法界的意義。並不是說佛、菩薩會動惡念造惡業,是起度化之念,這是與六凡法界不同的。

  十法界的任何一個法界都具備十個「如是」,十法界就有一百個如是;一個法界又具備十個法界,就是成為一百個法界,一百個法界就具備一千個如是,所以叫做「百界千如」。再詳細說有「一念三千」,當下一念心就具備三千性相。

  所謂「理具事造,兩重三千」,在理性上本來具足三千法,事相上造作出來的也具備這三千法。「三千」就是五蘊之法有一千,[2]眾生世間有一千,依報世間有一千;在《大智度論》有這三種世間──五蘊世間、眾生世間、國土世間──「五蘊世間」是一切法的總相,無論是色法心法、依報正報,都是由五蘊的法體而演變成就的假法。「眾生世間」就是指五蘊別相的正報,「國土世間」就是五蘊別相的依報,眾生所依的。

  因此在「百界千如」中,五蘊世間有一個百界千如,就是一千法;眾生世間也有百界千如,也是一千法;國土世間也是百界千如,也是一千法。因此凡是隨舉一念,三千法同時具足。五蘊、眾生、國土這三世間之法,就在我們一念心中當下具足。

  所以《摩訶止觀》說:「介爾有心,三千具足。」「介」是很少很微弱,動一點點的心念,當下三千法就同時具足,所以稱為「一念三千」,這是天台智者大師從諸法實相「所謂諸法如是相等」這裡悟出來的。

  所以天台宗的修法最注重「觀心」,五重玄義就有觀心,四意消文也離不開觀心。[3]所以天台的教義,處處有教有觀,有解有行。教是解,觀是行,解行、教觀同時具足、所以解時就是行時,行時就是解時,解與行同時當下具足。因此在觀心方面的道理,是真正講到修行的法門。天台家的修行法門,就是從一念當下具備三千法,由此下修觀的功夫。

  「觀心」,觀照自己的當下一念心。所以修行最重要的是從心地下功夫,時時刻刻觀照自己的心,看怎麼樣動念,動的什麼念頭。「還沒有起念、已經起念、念起了以後、念滅了以後」,稱為「四運觀心」。用這四個階段去觀察妄念從哪裡來?它怎麼會生起來的?

  這是智者大師從《中論》裡面,體悟到這個四種方法,去推察妄心起源。《中論》有一首偈頌:「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就是從這悟出觀心之法。凡是動一念、念一來了,趕快觀察這個念從哪裡來。所以天台家的功夫就用在觀心,不管修什麼法門,都要從觀心的方法下手,才能得到真正斷煩惱的功夫。

 

        會性法師-妙法蓮華經-046-卷(一)方便品第二

        會性法師-妙法蓮華經-047-卷(一)方便品第二

        天台哲學的原理/李世傑(華崗佛學學報第04 (p167-186) (民國69),臺北: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

 



[1]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方便品〉第二: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CBETA, T9, no. 262, p. 5c09-c13

[2] 色、受、想、行、識的五蘊,這個實法。

[3] 約因緣、約教、約本迹、約觀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