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 星期四

會性法師-妙法蓮華經〈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會性法師-妙法蓮華經-148-卷(四)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一、學無學人:「學」是三果四向,還在學習,沒有究竟;「無學」是四果阿羅漢。研真斷惑為「學」,真窮惑盡為「無學」。

二、別說迹本二門-迹門開權顯實-迹門正說-廣開三顯一斷執生信

-              阿難、羅睺羅:阿難還沒證果,因為擔任佛的侍者;羅睺羅應已證四果,因其密行第一

三、授二千人記

-              如甘露見灌:如甘露灌頂

四、經文-《妙法蓮華經》卷49 授學無學人記品〉:「爾時阿難、羅睺羅而作是念:「我等每自思惟:『設得受記,不亦快乎。』」即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面禮足,俱白佛言:「世尊!我等於此亦應有分,唯有如來,我等所歸。又我等為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見知識——阿難常為侍者,護持法藏;羅睺羅是佛之子——若佛見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者,我願既滿,眾望亦足。」爾時,學、無學聲聞弟子二千人,皆從座起,偏袒右肩,到於佛前,一心合掌,瞻仰世尊,如阿難、羅睺羅所願,住立一面。爾時佛告阿難:「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9]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當供養六十二億諸佛,護持法藏,然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教化二十千萬億恒河沙諸菩薩等,令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國名[10]常立勝幡,其土清淨,琉璃為地。劫名[11]妙音遍滿。其佛壽命,無量千萬億阿僧祇劫,若人於千萬億無量阿僧祇劫中算數校計,不能得知。正法住世倍於壽命,像法住世復倍正法。阿難!是山海慧自在通王佛,為十方無量千萬億恒河沙等諸佛如來所共讚歎,稱其功德。」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今僧中說,阿難持法者, 當供養諸佛,然後成正覺, 號曰:山海慧自在通王佛。 其國土清淨,名常立勝幡, 教化諸菩薩,其數如恒沙。 佛有大威德,名聞滿十方。 壽命無有量,以愍眾生故, 正法倍壽命,像法復倍是。 如恒河沙等、無數諸眾生, 於此佛法中,種佛道因緣。」 爾時會中新發意菩薩八千人,咸作是念:「我等尚不聞諸大菩薩得如是記,有何因緣而諸聲聞得如是決?」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而告之曰:「諸善男子!我與阿難等,於[1]空王佛所,同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難常樂多聞,我常勤精進,是故我已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阿難護持我法,亦護將來諸佛法藏,教化成就諸菩薩眾,其本願如是,故獲斯記。」阿難面於佛前,自聞授記及國土莊嚴,所願具足,心大歡喜,得未曾有。即時憶念過去無量千萬億諸佛法藏,通達無礙,如今所聞,亦識本願。爾時阿難而說偈言:「世尊甚希有,令我念過去, 無量諸佛法,如今日所聞。 我今無復疑,安住於佛道, 方便為侍者,護持諸佛法。」 爾時佛告羅睺羅:「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2]蹈七寶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當供養十世界微塵等數諸佛如來,常為諸佛而作長子,猶如今也。是蹈七寶華佛,國土莊嚴,壽命劫數,所化弟子,正法、像法,亦如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無異,亦為此佛而作長子。過是已後,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為太子時,羅睺為長子, 我今成佛道,受法為法子。 於未來世中,見無量億佛, 皆為其長子,一心求佛道。 羅睺羅密行,唯我能知之, 現為我長子,以示諸眾生。 無量億千萬,功德不可數, 安住於佛法,以求無上道。」 爾時世尊見學、無學二千人,其意柔軟,寂然清淨,一心觀佛。佛告阿難:「汝見是學、無學二千人不?」「唯然,已見。」「阿難!是諸人等,當供養五十世界微塵數諸佛如來,恭敬尊重,護持法藏。末後同時於十方國各得成佛,皆同一號,名曰[3]寶相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壽命一劫。國土莊嚴,聲聞、菩薩,正法、像法、皆悉同等。」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是二千聲聞,今於我前住, 悉皆與授記,未來當成佛。 所供養諸佛,如上說塵數, 護持其法藏,後當成正覺。 各於十方國,悉同一名號, 俱時坐道場,以證無上慧, 皆名為寶相。國土及弟子, 正法與像法,悉等無有異。 咸以諸神通,度十方眾生, 名聞普周遍,漸入於涅槃。」 爾時學、無學二千人,聞佛授記,歡喜踊躍,而說偈言:「世尊慧燈明,我聞授記音, 心歡喜充滿,如甘露見灌。」」[1]

 

        會性法師-妙法蓮華經-148-卷(四)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https://youtu.be/20QMzD6KNGw?si=j7ecDBOkKKeP-Fiw

 



[1] (CBETA 2024.R3, T09, no. 262, pp. 29b23-30b27) [9] 山海慧自在通王 Sāgaravaradharabuddhivikrīḍitābhijña. [10] 常立勝幡 Anavanāmitavaijayantī. [11] 妙音遍滿 Manojñaśabdābhigarjita. [1] 空王 Dharmagaganābhyudgatarāja. [2] 蹈七寶華 Saptaratnapadmavikrāntagāmin. [3] 寶相 Ratnaketurāj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