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通、別、圓教義已學,空、假、中觀法已知,生活中如何運用? 時時用「教觀」覺察自心,體證一切事物,心轉了,世界就不同了。
一開始,老師再次提到,「藏、通、別、圓」四教教法,不離「空假中」,特別是「空」與「中」;而「假」,是菩薩如何運用空的智慧,利益眾生。「藏、通、別、圓」四教,涵蓋了三藏十二部佛教教法。
宋朝孤山智圓法師,約此五時說法次第階段有一頌云:「華嚴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談,法華涅槃共七年」,謂之「五時說法頌」。這首頌是根據《四教儀》說的。
後來研究天台者太死板,執著「別五時」,不懂「通五時」,因此,明末蕅益大師批評天台一般弘法者說:「《四教儀》出,而台宗晦;如執死方,醫變症也。」意思是有了《四教儀》,天台宗不但沒加分,僅使台宗更晦暗,原因何在?執死方而醫治變症。例如中藥有四物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等,通途說每一種湯都可治療幾種病,如果發生病變,病情產生變化,用原來藥方,非但治不好,有時反令病情加重,或出現併發症。所以,蕅益大師覺得單講《四教儀》不很圓滿,另著《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也是天台入門書,研究天台宗,須兩書對照,否則,單講《教觀綱宗》,雖有化法、化儀四教,然缺少許多教義方面的理論,也不圓足。所以,五時有別五時、通五時。實際上,智者大師《法華玄義》裡,講得很清楚,後人未細心研究,執《四教儀》所說,才有執死方、醫變症的問題。
…….
一般人不注意,執著「別五時」階段,因此,發生許多問題。……大家莫呆板認爲佛一代時教,必定按「華嚴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談,法華涅槃共七年」的分法,否則,經常會有爭論,所以,介紹五時名義已,須敘說「通五時」。欲詳明通五時,可閱《教觀綱宗》,《教觀綱宗》列五時八教之表後,接著是通、別五時論,對通五時分得很清楚。就是別五時,也約最鈍根眾生說,最鈍根眾生,須歷此五個階段,方得成熟;稍利根者,不一定要經過五時次第。佛說法更是圓融無礙,這些名相、年歲等,不可死執,以免產生誤解。
接著老師用《四教義》,來介紹「四教」。印隆也是在研究所時,上了
英善老師開的《四教義》課程,覺得真是太殊勝了!因為以前初學天台時,是先學《天台四教儀》。印隆覺得,若要學好天台判教,應先學《四教義》,把根本基礎打好。
而「入假」因緣有五:
一是慈悲心重。
二是憶本誓願。
「何時」入假?
一、三藏菩薩。
二、通教菩薩。
三、別教菩薩。
「空、假、中」,涵蓋了三藏十二部佛教教法,能治眾生一切病苦,普令一切眾生離苦得安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