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1日 星期日

《隋天台智者大師別傳》-旋鄉答地


晉王臨江奉送

汎舸衡峽,大王麾駕貴州,臨江奉送,供給隆重,轉倍於前。既值便風,朝發夕還。

汎舸衡峽,大王靡駕貴州,臨江奉送,供給隆重,轉倍於前。既值便風,朝發夕還。[1]

大舡曰「舸」。
「衡峽」二州,本去衡州南岳。言「峽」者,路次之語。「衡」在荊湖南,「峽」在荊湖北。傳前云:「思師避周室之難,意住南岳,權止光州入蘇山。智者得法之後,往建康行道,不得扈從,思歸南岳。」其南岳歸寂,故當報德享奠,以酬法乳。故晉王書云:「敬憶江陵,暫欲西上,先到衡岳,用酬師恩。」
王麾駕至楊州,奉送者如《南山傳》云:「施六十,餘事了,王乃固請。顗曰:『先有明約,事無兩違。』即拂而起。王不敢重邀,合掌尋送,至于城門,曰:『國鎮不輕,道務致停,幸觀佛化,弘護在懷。』王禮望目極,衡淚而返。」
智者返,《百錄》有書托王撰〈南岳師碑文〉,其事甚明也。[2]


而渚宮道俗,延頸候望,扶老携幼,相趨戒場。垂黑戴白,雲屯講座,聽眾五十餘人。
而渚官道俗,延頸候望,扶老携幼,相趍戒場。垂黑載白,雲屯講座,聽眾五千餘人。[3]

「渚」者,《爾雅》云:「水中可居曰洲。」大者曰洲,小者曰渚。荊州曰「渚官」,《春秋》中已有此號。杜預不解,徧撿群書,未見解者。
今云「聽眾五千餘」者,不知在何寺院?恐是造玉泉、十住二寺了施戒。
此一節文,似如大師衡州迴。而渚官道俗之流,皆悉迎候,章安簡略爾。[4]


創玉泉寺

旋鄉答地,荊襄未聞。既慧日已明,福庭將建,於當陽縣玉泉山而立精舍,蒙勅賜額,號為一音,重改為玉泉。其地本來荒險,神獸蛇暴,諺云「三毒之藪」,踐者寒心。創寺其間,決無憂慮。
施鄉答地,荊襄未聞。既慧日已明,福庭將建,於當陽縣玉泉山而立精舍,蒙勑賜額,號為一音,重改為玉泉。其地本來荒險,神獸虵暴,諺云「三毒之藪」,踐者寒心。創寺其間,決無憂慮。[5]

「答地」:如佛鹿苑、鸚林說法,皆報夙恩也。
「荊襄」者:荊州古南陽郡,改為江陵府,又為襄陽府。今朝為荊門軍當陽縣,即屬江陵。

「玉泉寺」初為「一音」,當開皇十三年賜額名玉泉,乃水色如玉也。常聞此寺是故蜀將關王神力所造,玉泉寺記,略不言之。今偶得玉泉之碑,說智者抵渚官,登南紀,望雲山,特建道場。觀沮嶂山色堆藍,紫雲如蓋,此可居乎。初卜清溪,意其迫隘,難安於眾。行至金龍池北,百有餘步,有一大木,婆娑偃蓋,中虗如庵,遂於其下趺坐宴安,入大寂定。
一旦,天地晦冥,風雨嘷怒,有無限妖恠,種種殊形異狀,攢簇師前,將欲為害;又有巨蟒,長十餘丈,張口礪牙,意欲食啖;復有陰魔列陣,砲矢雨下。經一七日,了無懼色,師憫之曰:「汝所為者,生死幻夢,貪著眾業,不自悲悔,猶來惱吾耶?」言訖,俱滅不見。
一夕,雲霧開爽,月明如晝,有二聖者,部從威儀,如王者狀。長者美髯而豐厚,少者褁帽而秀發。師遂顧問:「聖者何來?」曰:「予乃蜀前將軍關羽兒子日平,以戰功故,常鎮是邦。此山號三毒山,自古迄今,人跡罕到,唯龍虵虎豹妖精鬼魅之所窟宅。大德聖師,何枉神足?」「貧道自天台過,欲於此處建立道場,少酬生成之德。」神曰:「果如是,弟子當為造寺化供,以延十方清眾何如。此去一舍地,有山狀如覆舡,其土深厚,形勢將旺。弟子於此建寺,願師禪定七日。」言訖而退。
師既出定,大廈告成,楩楠交錯,棟宇崢嶸,丹鮮明,金碧相照,迎請師居,聚眾演法。
一日,神曰:「弟子在昔,用兵討伐,膾肝𧢲肉,恣縱貪嗔。今日何幸,得聞無上菩提出世間法,今已洗心滌慮求戒品,永芘佛乘乘,教化群生。」師從其請,為之秉爐傳授,自此齊潔,愈更精明(已上前碑文也)
《續僧》二十七云:「釋法行者,言多卓異,或居山谷,時入市廛。每往清溪,路由覆舡山頂,見泉流茂木,乃顧曰:『十年後,當有大福慧人,營建伽藍。』乃智者來儀,果成先告。今知行師,預曉前意,乃聖人也。」

「決」者,定也。三毒既伏,何所憂慮乎?![6]


祈雨滅邪見

是春夏旱,百姓咸謂神怒,故智者躬至泉源,滅此邪見。口自呪願,手又撝略,隨所指處,重雲靉靆,籠山而來,長虹煥爛,從泉而起,風雨衝溢,歌詠滿路。
是春夏旱,百姓咸謂神怒,故智者躬至泉源,滅此邪見。口自呪願,手又撝略,隨所指處,重雲靉靆,籠山而來,長虹煥爛,從泉而起,風雨衝溢,歌詠滿路。[7]

當時龍佔其境,智者於金龍池側以建玉泉,百姓龍怒不雨矣。
「撝略」者:「撝」謂指獲,「略」謂法,即是持呪也。[8]


王積怖懼

荊州總管上柱國宜陽公王積,到山禮拜,戰汗不安。出而言曰:「積屢經軍陣,臨危更勇,未嘗怖懼,頓如今日。
荊州總管上柱國宜陽公王積,到山禮拜,戰汗不安。出而言曰:「積屢經軍陣,臨危更勇,未甞怖懼,頓如今日。」[9]

《隋書列傳》第五云:「王世積,闡熙新囶[*]人。父雅,周朝持節開國儀同三司。世積容貌魁岸,要帶十圍,風神爽拔,有傑人之表。高祖受禪,封宜陽公。平陳後,進位柱國荊州總管。及起遼東之役,為行軍元帥。至柳城遇疾回,拜涼州總管。謀反事洩,坐誅。」[10]



[1] 《智者大師別傳註》卷下,卍新續藏第 77 No. 1535p. 670c03
[2] 《智者大師別傳註》卷下,卍新續藏第 77 No. 1535p. 670c05
[3] 《智者大師別傳註》卷下,卍新續藏第 77 No. 1535p. 670c16
[4] 《智者大師別傳註》卷下,卍新續藏第 77 No. 1535p. 670c18
[5] 《智者大師別傳註》卷下,卍新續藏第 77 No. 1535p. 670c24
[6] 《智者大師別傳註》卷下,卍新續藏第 77 No. 1535p. 671a04
[7] 《智者大師別傳註》卷下,卍新續藏第 77 No. 1535p. 671b14
[8] 《智者大師別傳註》卷下,卍新續藏第 77 No. 1535p. 671b17
[9] 《智者大師別傳註》卷下,卍新續藏第 77 No. 1535p. 671b20
[10] 《智者大師別傳註》卷下,卍新續藏第 77 No. 1535p. 671b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