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4日 星期六

捨欲求道



文殊師利!我見諸王,往詣佛所,問無上道,
 便捨樂土、宮殿臣妾,剃除鬚髮,而被法服。
[1]
法華文句》云:在家易、出家難、故約比丘明戒。《法華文句記》並說明此經為引用五王經》,由普安大王的善巧引領,令其他四王體悟真正的自在意,而詣佛所捨國入道。

另外經云被法服《法華文句記》說明此是如瓔珞經》所說若天龍八部鬥爭念此袈裟生慈悲心意令比丘安可不忍亦令俗眾生慕樂故龍得一縷牛角一觸等(云云)。」其中的「龍得一縷」、[2]牛角一觸[3]皆是以福田袈裟之喻,讚嘆出家修行功德,以顯彼王所傾慕的清淨自在。

論持戒:
法華文句》:「約比丘論持戒者在家施易戒難出家施難戒易故約比丘明戒此中引五王經云云。[4]

出家行道:
《法華文句記》文殊師利往詣佛所表往非(外)餘故指佛所;所尊極無上道;所棄不輕故云樂土;身心俱離故云剃除
五王經:
《法華文句記》五王經[5]此是一卷小經經云:昔有五王鄰國無競互為親友。有一大王名曰普安習菩薩行;以餘四王邪見熾盛。普安愍之呼來殿上七日七夜娛樂受樂。四王曰:國事眾多請退還家。大王自送并命左右而隨送之。至於半道而問之言:各何所樂?
一(王)云:願春陽之日遊戲原野。
 
一(王)云:願常作王種種嚴飾人民侍從道路傾目。
 
一(王)云:願得好婦兒端正無雙。
 
一(王)云:願父母常在多有兄弟美食、音樂共相娛樂。
各各說已迴白大王:『王何所願?
 答:我先說卿所願不長若樂春遊冬先彫朽。若樂為王福盡相伐。若樂婦兒一朝疾病受苦無量。若樂父母常在等一旦有事為他所執。

四王又問:大王如何所樂?
 
答言:我所樂者不生不滅不苦不樂不飢不渴不寒不熱存亡自在。

四王問曰:如此之樂何處有耶?何處有師?
 
大王曰:吾師號佛近在祇洹。諸王歡喜各詣佛所卻坐一面白佛自責。佛說八苦王及侍從百千萬人得須陀洹捨國入道大相略同。
既云問無上道非關小果且據捨土出家事同故今引之。光中所見亦可八苦以為助行諸教共之故捨國事同。觀行須別以分諸教。
又如長含有四輪王分於一國雇人剃頭既云諸王機亦不一。

下去又見亦通諸機故也。

經云被法服瓔珞經云:若天龍八部鬥爭念此袈裟生慈悲心意令比丘安可不忍亦令俗眾生慕樂故龍得一縷牛角一觸等(云云)。彼王所慕與此大同。此中祇合明所見意以序表正。諸度行相功德及袈裟等但是寄此汎明之耳。然必須辨行體顯教以分味殊。[6]



[1]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CBETA, T9, no. 262, p. 3a17-a18
[2] 龍得一縷:表示著袈裟功德的用語。一縷是一根絲線之意,謂龍王自釋尊分與的衣線。出自龍王依佛所授與此衣的功德力才免於金翅鳥所害的故事。海龍王經第四卷云:「爾時,有龍王…白世尊曰…有四種金翅鳥,常食斯龍及龍妻子,恐怖海中諸龍種類。願佛擁護,令海諸龍常得安穩,不懷恐怖。於是世尊,脫身皂衣,告海龍王:汝當取是如來皂衣,分與諸龍王,皆令周遍。所以者何?其在大海中有值一縷者,金翅鳥王不能犯觸。所以者何?持禁戒者,所願必得」(大正第十五卷第一五一頁)
[3] 牛角一觸:牛角一觸袈裟而生於天也。或作牛觸一角,言牛觸袈裟之一角,即死而生於天上也。
[4] 《妙法蓮華經文句》,CBETA, T34, no. 1718, p. 31b07-b09
[5] 《佛說五王經》,CBETA, T14, no. 523
[6] 《法華文句記》,CBETA, T34, no. 1719, p. 200c02-c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