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9日 星期日

妙慧求道



[妙法蓮華經文句]云: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即是說不可說、觀不可觀而論般若。[1]《法華文句記》解釋云:言語道斷心不著故必離言說,不可說而說;心行處滅不可觀而觀。雖復雙泯而說而照故云說不可說觀不可觀[2]

關於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是詮釋佛法不可思議之般若妙義,於《法華經》〈方便品〉中,就有數段相關妙句:
舍利弗!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所以者何?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 解,唯有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是法不可示,言辭相寂滅,諸餘眾生類,無有能得解。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佛子行道已,來世得作佛。
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為五比丘說。

智者大師並於《四教義》中,說明諸佛權實法門,為利益眾生故,於四不可說中,用四悉檀而說:
今意不爾,所以者何?如水性冷飲者方知,心無實行何用問為?是以今辨四教四位者,出諸經論,此乃諸佛權實法門,於四不可說中,用四悉檀而說。此是諸佛大菩薩境界,非諸小菩薩聲聞緣覺所知,豈況末代凡夫所能解也。[3]

但要切記──吾人動念,即乖法體!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因此 智者大師云:
深屬一家學道說法之者,自非得證分明,慎勿偏執諸經論、諸佛菩薩方便赴緣之言,空諍不思議不可測量之行位也。 普願法界眾生,歸僧息諍論,入大和合海也。[4]

    有因緣故,則可說」的重點,陳英善教授云:
天台以「不可說」遍「破」一切之自性執,以「可說」遍「立」一切法,是雙管齊下運用「破」與「立」 ,來把握緣起精神,展現緣起法(諸法因緣生)。
一切法也不外乎「即破即立」、 「即立即破」而已,隨順著不同的因緣,而有不同之說法罷了。
天親、龍樹菩薩皆能「外適時宜,各權所據」,說「破」,說「立」,彼此不相妨礙,亦是因應時代之需,及不同之眾生,而「破」而「立」。
可悲的是,後代人師學者並不解此意趣,而彼此各執一邊之見,爭執不休……無怪乎智者大師感觸良深,面對此各執一邊之見的困境,思索著解決之道,而從「俱不可說,俱可說」來把握緣起的精神。[5]



[1] 《妙法蓮華經文句》,CBETA, T34, no. 1718, p. 32a04-a20
[2] 《法華文句記》:次釋般若第三行中言語道斷心不著故必離言說。言語道斷泯前初行不可說而說;心行處滅泯前次行不可觀而觀。雖復雙泯而說而照故云說不可說觀不可觀。此語復通衍中諸教故不局此」(CBETA, T34, no. 1719, p. 202a14-b21
[3] 《四教義》卷第十二,p765b10-p765b19
[4] 《四教義》卷第十二,p765b10-p765b19
[5] 陳英善。〈天台緣起中道實相論〉,頁109-1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