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菩薩,離諸戲笑,及癡眷屬,親近智者,一心除亂,攝念山林,億千萬歲,以求佛道。[1]
《法華文句》詮釋此段經文,用《止觀》的「棄五蓋」來說明。[2]「棄」是離棄、棄絕,「蓋」則是指蓋覆。因為這五種習氣,會蓋覆修道者的身心智慧、妨礙道業的精進,使其無法遠離煩惱、斷除生死,因此得棄絕、斷除這些積習。
一、離諸戲笑:棄「掉悔蓋」。
二、離癡眷屬:棄「瞋恚蓋」。
三、親近智者:棄「疑蓋」。
四、一心除亂:棄「貪欲蓋」。
五、攝念山林:棄「睡眠蓋」。
另外,《法華文句記》並引用《大寶積經》,[3]說明「癡眷屬」如經中所謂之「四法」,需急走捨離百由旬外:一、利養,二、惡友,三、惡眾,四、同住多戲笑或嗔鬥等。」[4]而這些其實在戒律中都有規範,若能以戒為師,必能息滅貪嗔癡,成就無上菩提之道業!
[2] 《妙法蓮華經文句》:「離戲笑」,是卻「掉悔蓋」。「離癡眷屬」,即除「瞋蓋」。「近智者」,除「疑蓋」。「一心除亂」,是卻「貪蓋」。「攝念山林」,除「睡蓋」。(CBETA, T34,
no. 1718, p. 31c29-32a02)
[4] 《法華文句記》:「『離諸』等者,『五蓋』具如《止觀》第四卷云云。初一行半,明所離;次半行,明離意,以諸教禪皆離五蓋,意在佛道。如《寶積經》迦葉云:『有四法,急走捨離百由旬外:一、利養,二、惡友,三、惡眾,四、同住多戲笑或嗔鬥等。』又云:『若有打,截大千眾生;若有惡心,惱發菩提心人。』此過過是癡眷屬者,具如《般舟》,須離癡人及鄉里等,望前亦有方便正修之別。」(CBETA, T34,
no. 1719, p. 201c22-c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