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法說周、譬說、因緣說的意義,《文句》、《會義》說明十義:
(一) 有通有別。
(二) 有聲聞無聲聞。
(三) 惑有厚薄。
(四) 根有轉不轉。
(五) 有悟不悟。
(六) 有解與不解。
(七) 有得授記與不得授記。
(八) 論悟有淺深。
(九) 益有權實。
(十) 待時不待時。
二、 別說迹本二門-迹門開權顯實-迹門正說-廣開三顯一斷執生信-法說周
(一) 正法說
1. 長文
(1) 許
A. 順許
B. 誡許
C. 揀許
(2) 受旨
2. 偈頌
(二) 身子領解
(三) 如來述成
(四) 與授記
(五) 四眾歡喜
三、 經文-《妙法蓮華經》卷1〈2 方便品〉:「爾時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慇懃三請,豈得不說。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說此語時,會中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五千人等,即從座起,禮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輩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爾時佛告舍利弗:「我今此眾,無復枝葉,純有貞實。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3]今善聽,當為汝說。」舍利弗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