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年七歲,喜往伽藍。諸僧口授〈普門品〉,初啟一徧即得。而父母遏絕,不聽數往。[1]
「齠齓」即毀齒也。男子八歲、女子七歲毀齒,此乃陰速陽遲也。[2]
每存理所誦,而惆悵未聞。[3]
「惆悵」者,感恨也。羅什譯《法華經》,遺失〈普門〉一偈,其偈乃隋朝闍那崛多所譯。至有唐南山,方參入大部。往往悵恨,不能盡聞於偈也。[4]
奄忽自然通餘文句,後以經驗,無所失矣![5]
「通餘文句」:即是偈文,或全部爾。[6]
鄉閭嗟異,溫故知新,其若此乎?![7]
「溫故」等者,語出《論語》:「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然大師之德,生而知者。[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