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3日 星期五

欲說大法


佛放一光,我及眾會,見此國界,種種殊妙!
諸佛神力,智慧希有,放一淨光,照無量國!
我等見此,得未曾有。佛子文殊!願決眾疑。
四眾欣仰,瞻仁及我,世尊何故?放斯光明!
佛子時答,決疑令喜,何所饒益,演斯光明!
佛坐道場,所得妙法,為欲說此,為當授記!
示諸佛土,眾寶嚴淨,及見諸佛,此非小緣,
文殊當知!四眾龍神,瞻察仁者,為說何等?
爾時,文殊師利語彌勒菩薩摩訶薩,及諸大士、善男子等: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說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擊大法鼓,演大法義![1]
諸善男子!我於過去諸佛,曾見此瑞,放斯光已,即說大法。是故當知,今佛現光,亦復如是!欲令眾生,咸得聞知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故現斯瑞。[2]


今佛世尊!欲說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擊大法鼓,演大法義!

    這一段經文,其實含意很深,在此先略說。有興趣深入的法友,可以研讀《法華文句》、《法華文句記》等。
雖然只是一句欲說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擊大法鼓,演大法義」,但以彰顯了佛陀的悲心與微妙之善巧說法。智者大師先是評論光宅法師的解釋不恰當因此不用,[3]《法華文句記》並做更進一步的解釋。[4]

智者大師以彌勒生疑文殊為釋,表彰這些瑞相,是佛陀將要開演《法華經》,[5]也說明其代表的意義。[6]《法華文句記》中,也做了相關解釋。[7]
一、欲說大法:答說法瑞」。既說法已,開權顯實,會無量以歸一。
二、雨大法雨雨花瑞」。雨花之後,皆成佛因,住行向地。
三、吹大法蠡(螺)大眾心喜瑞」。忖今眾喜,障除機動,改人教行理。
四、擊大法鼓地動瑞」。地動已後,六番破無明惑,聲教極妙。
五、演大法義放光瑞」。放光已後,廣明五佛道同。
  
進一步,《法華文句》再以開、示、悟、入」,說明總者,即是大法;別者,雨、吹、擊、演分別是開、示、悟、入,[8]《法華文句記》也同樣做了相關解釋。[9]


 




[1]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序品〉第一CBETA, T9, no. 262, p. 3c12-c14
[2]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CBETA, T9, no. 262, p. 3c14-c17
[3] 《妙法蓮華經文句》:光宅以初後兩句是法說表因果廣略;中間三句譬說欲說大法是略開三顯一略開近顯遠;演大法義是廣開三顯一廣開近顯遠。大法雨譬得記作佛,昔因果定執不得作佛是枯涸義;今皆作佛是被雨潤義。吹蠡是改三乘之號嚴鼓誡兵譬破無明今明其法說不用何者?跡本兩門由籍各異跡由籍起彌勒生疑文殊為釋,本由籍未起彌勒何所疑?文殊何所釋?若於此中已是釋於開近顯遠之疑者後地裂眾涌彌勒何故更疑?更疑則浪疑浪釋釋後既虛釋前亦謬此大有所妨故不用也。CBETA, T34, no. 1718, p. 32c25-33a07
[4] 《法華文句記》,CBETA, T34, no. 1719, p. 203b07-203c09
先去取云其法說不用者仍存其譬。不用法者本門太早故也。
問:至此尚破太早何以通序本跡釋耶?
 答:通序通於本跡別序唯在跡門故釋通序汎用本門。非通序中廣開壽量乃至別序雖有本跡之言或時且用體用本跡。
問:若爾譬本譬法法既不用何以用譬?
 答:秖緣光宅法譬分張法則本跡俱譚譬唯跡門顯實去法存譬良有以也。儻若全取仍須責云譬本譬法如何三譬唯譬得記改小破惑二法乃以本跡雙論用譬除法良由斯也。
然論有八句:一、欲說大法二、欲雨大法雨三、欲擊大法鼓四、欲建大法幢五、欲然大法炬六、欲吹大法蠡七、欲不斷大法鼓八、欲演大法義。今但依五句以初句為總下四為別。他以八句四對釋之而云:一、破惡進善對二、開權顯實對三、得智證真對四、說法利生對。仍云尋釋來由唯有五句成兩對半有破惡、生善、說法、利生、開權一句餘者則闕仍不次第讀者應知。
今謂論文八句釋經五句是知不斷幢炬釋法鼓耳。不斷明鼓體相續幢是法鼓標幟炬明法鼓破暗以喻釋喻道理如然。今依五句總別釋之然通序冠首乍可從容別由藉異無涉遠本文殊答跡尚自惟忖略廣方決乃酬問旨何得率爾示遠本耶?
若釋五句作顯本者略曾廣曾並須知遠光中橫見應發近跡光中橫見尚隱當同但以起塔密表入實豈容於此?便見遠成及以塔踊并分身耶?惟忖既未關於遠本故略廣唯譚(談)於近跡
釋後既虛等者釋顯遠既虛釋開三亦謬開三秖應如今總別不須以對廣略二文。若不爾者徒稱權實。
[5] 《妙法蓮華經文句》:欲說大法者,答說法瑞雨大法雨,答雨花瑞吹大法蠡(螺),答大眾心喜瑞擊大法鼓,答地動瑞演大法義,答放光瑞。(CBETA, T34, no. 1718, p. 33a09-a12
[6] 《妙法蓮華經文句》,CBETA, T34, no. 1718, p. 33a12-a26
欲說大法者,惟昔諸佛,說無量義後,則開權顯實,收無量歸一。忖於今佛,既說法已,亦應開權顯實,會無量以歸一。者,即大法也。
雨大法雨者,惟昔諸佛,天雨四花之後,普入圓因,住行向地,忖於今佛雨花之後,皆成佛因,住行向地,故言雨大法雨也。
吹大法蠡(螺)者,惟昔四眾,見瑞歡喜,得未曾有,障除機動,即改人教行理。忖今眾喜,亦應障除機動,改人教行理,所改既深,故言吹大法蠡也。
擊大法鼓者,惟昔地動已後,即有六番破無明賊。忖於今佛地動已後,亦應六番破無明惑,聲教極妙,故言擊大法鼓
演大法義者,惟昔諸佛,放白毫光,後說法華,彼此道同。忖於今佛放光已後,廣明五佛道同,既是佛道,故言演大法義
[7] 《法華文句記》,CBETA, T34, no. 1719, p. 203c18-204a09
秖為釋中,以瑞表當,故論八句,皆云也。
釋中初句答說法瑞者,明昔說無量義經,表欲跡門入實,雨時無量義,義既不殊,驗知今日出生之後,收入何疑?法之大者,豈過於此。
次句答雨華瑞者,惟昔雨華時,已表當說圓因四位,故四而非果,忖今天華而四雨,了時會之一因,一因必四位為所階,四雨以義天為能表。
第三句答眾喜瑞者,忖今同昔,眾見瑞喜,冥表必行,行依理教,故喜心內動,圓障冥壞,改昔權人,成今妙眾,人必稟教,行理咸然。
第四句答地動瑞者,忖今同昔,見地動時,已表當破六番無明,故普佛世界六種震動。動雖形聲二別,且以大鼓忖之,故知誡兵必破邊彊之大賊,地動則除中理之無明。故二乘昔來,都無斯理,序中冥利,時眾未知。
第五句答放光瑞者,忖今同昔,睹光已表開顯道同,故以一光俱照彼此。此表釋迦,彼表四佛,故知跡門不得同本。 問:大法、法義,二句何殊? 答:大法表此土開顯,法義表彼此道同。此照於彼,彼同於此,故云也。並一代所無,信、答、問、有在。
[8] 《妙法蓮華經文句》,CBETA, T34, no. 1718, p. 33b01-b14
今更別解,初一句總,後四句別。總者,大法是也;別者,雨、吹、擊、演,開、示、悟、入是也。如天非小大,非赤白,而雨赤白之花,如第一義,非開示悟入,見此理時,即證開示悟入。
譬如種子,得雨萌開,今聞大法雨,潤法性種,破無明糠,開於十住佛知見也。
譬如吹蠡,知是改號,今之與先,已得十住,今從十住,聞法更改入十行,示佛知見也。
譬如擊鼓,知是誡兵,今之與先,已在十行,今從十行,聞法誡入迴向,悟佛知見也。
演之言布,橫闊豎深,乃是演義,今之與先,已在十向,今從十迴向入於十地,入佛知見,窮源盡邊,深廣備足也。
[9] 《法華文句記》,CBETA, T34, no. 1719, p. 204a16-b17
次別解中,復為總別。總者,以下四句,皆是大法。故知下四,為成初句。所言別者,即以雨等,別彼大法,令入住等,對四位故,故名為別。即以光宅三喻,而從今法,故釋五句,並託喻從法,先以華瑞,舉於橫別以示豎,總以初句中,義含四位故也。
故次以雨等,以離前總,出四句故,準此下四,當位自具,從始至末,文中且從對豎以說,故以雨華,用表四位,如吹法蠡,通表改於四位,而別在於十行。
擊鼓,亦通表四番破惑,而別在十向。演說,既通云橫廣豎深,豎深即如位位豎入,遍通諸位,而別在十地。
故初雨雨乃至法義,一一遍於跡門廣說,但於眾生得益不同,須從豎釋,束橫從豎。故入住者,且名法雨。乃至入地,且名法義。是故跡門,通名雨雨,乃至法義。故下廣釋,句句皆云為令眾生所入。又有超次不同,今且從次,並言今之與昔等也。如初明雨雨,但表入住,即不云今昔,從信入住,何所論改?非不改信,非改真位,不得改名,故始入住,不須云改。
故知二乘鈍根菩薩,昔法華前,未破無明。今初入住,但得名開,是故略開,利根深益,在第二句。故第二句,容有昔時利鈍菩薩及二乘人,先密入住,并於今經始入住者,並進入行,俱名改號,若顯若密,至今不同。
三、四兩句,準第二句,故知改名,亦通於後,誡兵亦然。證位雖爾,亦有今昔,聞經薄益,入品入信,略如向明,當機結緣,具如文,利益妙說。故知爾前亦可義通,開等四名,橫闊豎深者,前之三句,非不深廣,今至地位,最得其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