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通迹本兩門-約化他勸流通-勗受法弟子-〈普門品〉
(一) 問答
1. 長文
2. 偈頌
(1) 雙頌兩問
(2) 雙頌兩答
A. 加頌總歎行願
B. 別頌兩答
a. 頌前答
(a) 頌總答
(b) 頌別答
1. 頌七難
2. 頌三毒二求
- 《華嚴經》:「或生濁劫無慈愍,貪瞋惡業之所纏, 種種眾苦極堅牢,百千繫縛恒無斷。 彼為一切所逼迫,讚歎稱揚念我名, 由我大悲觀自在,令諸惑業皆銷滅。 或有眾生臨命終,死相現前諸惡色, 見彼種種色相已,令心惶怖無所依, 若能至誠稱我名,彼諸惡相皆銷滅。」[1]
b. 頌後答:問遊化方便
(a) 正頌示現:正重頌前面後番問答所答覆的三十二應身
1. 明身業普應
- 《華嚴經》:「若有願於父母所,承順顏色志無違, 歡榮富樂保安寧,珍寶伏藏恒無盡。 內外宗族常和合,一切怨隙不來侵, 若能至誠稱我名,一切所願皆圓滿。」[2]
- 《華嚴經》:「若有諸根所殘缺,願得端嚴相好身, 若能至誠稱我名,一切所願皆圓滿。」[3]
- 《華嚴經》:「或有眾生臨命終,死相現前諸惡色, 見彼種種色相已,令心惶怖無所依, 若能至誠稱我名,彼諸惡相皆銷滅。 由我大悲觀自在,令生天人善道中,」[4]
- 《華嚴經》:「若人願此命終後,不受三塗八難身, 恒處人天善趣中,常行清淨菩提道。 有願捨身生淨土,普現一切諸佛前, 普於十方佛剎中,常為清淨勝薩埵, 普見十方一切佛,及聞諸佛說法音, 若能至誠稱我名,一切所願皆圓滿。」[5]
二、經文-《妙法蓮華經》卷7〈25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 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 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6]
◎ 會性法師-妙法蓮華經-第237集-卷(七)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1]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16〈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CBETA 2025.R1, T10, no. 293, p. 734b13-19)
[2]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16〈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CBETA 2025.R1, T10, no. 293, p. 734a26-29)
[3]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16〈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CBETA 2025.R1, T10, no. 293, p. 734a24-25)
[4]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16〈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CBETA 2025.R1, T10, no. 293, p. 734b17-20)
[5]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16〈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CBETA 2025.R1, T10, no. 293, p. 734b1-6)
[6] (CBETA 2025.R1, T09, no. 262, p. 58a14-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