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門開近顯遠-正說段-正說
(一) 正說開近顯遠-廣開顯 斷疑生信-正答
1. 長文-明三世益物
(1) 法說
(2) 譬說
A. 立譬
a. 良醫治子譬 譬上三世益物
1. 遠行譬 譬過去益物:譬到他方世界利益眾生
2. 還來譬 譬現在益物:譬還到娑婆世界示現在印度八相成道
(1) 譬感應:眾生根機成熟,感佛出世
- 飲毒:譬眾生有煩惱
(2) 譬施化:施設教化
A. 譬現形:現出身相來做度化眾生的事業
B. 譬說法
a. 譬佛受請轉頓漸法輪
b. 譬勸誡
c. 譬得益
3. 復去譬 譬未來益物:入滅後,盡未來際利益眾生的事實
(1) 超譬不滅有損
(2) 譬方便唱滅
(3) 譬唱滅有益
(4) 追譬本實不滅
b. 治子實益譬 譬上總結不虛
B. 法合
2. 偈頌
二、經文-《妙法蓮華經》卷5〈16 如來壽量品〉:「諸子於後,飲他毒藥,藥發悶亂,宛轉于地。是時其父還來歸家,諸子飲毒,或失本心、或不失者,遙見其父,皆大歡喜,拜跪問訊:『善安隱歸。我等愚癡,誤服毒藥,願見救療,更賜壽命。』父見子等苦惱如是,依諸經方,求好藥草,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擣篩和合與子令服,而作是言:『此大良藥,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汝等可服,速除苦惱,無復眾患。』其諸子中不失心者,見此良藥、色香俱好,即便服之,病盡除愈。餘失心者,見其父來,雖亦歡喜問訊,求索治病,然與其藥而不肯服。所以者何?毒氣深入,失本心故,於此好色香藥而謂不美。父作是念:『此子可愍,為毒所中,心皆顛倒。雖見我喜,求索救療;如是好藥而不肯服。我今當設方便,令服此藥。』即作是言:『汝等當知!我今衰老,死時已至,是好良藥,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憂不差。』作是教已,復至他國,遣使還告:『汝父已死。』是時諸子聞父背喪,心大憂惱而作是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見救護,今者捨我遠喪他國。』自惟孤露,無復恃怙,常懷悲感,心遂醒悟,乃知此藥色味香美,即取服之,毒病皆愈。其父聞子悉已得差,尋便來歸,咸使見之。」[1]
◎ 會性法師-妙法蓮華經-第190集-卷(五)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