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天台化法四教之研究 -- 以智顗、智旭的論述為主/釋正持(2006)

提要

 
    日本天臺宗曾於六十年代後半期至七十年代前半期,曾就「五時八教判是否為智者大師親自所說」展開了一場大爭論。其中較沒有質疑的是「化法四教」,因智者大師 於《四教義》中分別闡釋藏、通、別、圓四教之名稱與教義,且自各種觀點解說四教之異同。本論文嘗試從四教立名的依據、義理特質(四教、十二因緣、六度 等)、六即(行門位次)、十乘觀法(實踐觀法)等面向,對化法四教的教觀思想進行分析與詮釋,期能展示古代天臺學者所理解的佛陀教法內容的全貌,而能應眾 生病施予法藥,開方便門顯真實義,引導眾生進入一佛乘。

    智顗(538-597)與智旭(1599-1655) 的出生年代相隔一千餘年,於此期間中國佛教的思想與文化環境起了巨大的轉變,而天臺的教觀思想在這段期間也有許多綱要書的出現,如《天臺八教大意》、《天 臺四教儀》。智旭著作《教觀綱宗》這部論書,即是爲了補充「五時八教」發展過程中,相關著作《天臺四教儀》偏於教義而觀門不足,才著手論述。當筆者發現二 位大師皆重視教觀思想,且相傳智旭是明末的「天臺學者」,於是嘗試考察他們對教觀思想有何相承及轉變之處。基本上智旭的《教觀綱宗》所詮釋的教觀思想,是 以天臺的思想為主軸,較無個人思想的表達;而《釋義》則是智旭對《教觀綱宗》的註釋,增添了許多天臺歷代祖師所沒有的創見,此乃是一種時代潮流,亦是智旭 融合了諸種學說,而表現在明末佛教氛圍中經論融合的文化。
 

關鍵字:智顗、智旭、化法四教、被接、六即、十乘觀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