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9日 星期六

法華經傳記卷第五>諷誦勝利第八之三>秦州.慕容文策.十八(精進誦經持齋,得離惡道苦)



秦州.慕容文策.十八

秦州上邦縣人,慕容文策,年十七,誦持金剛》、《般若法華經,齋戒不關。

隋大業七年四月十五日夜,忽有兩鬼,來至床前,手持文牒云:王今遣取公來。文策慕容文策良甚忙怕,乃遂使者而去。將至一大城,樓櫓嚴峻,城郭六重。將入第一、第二門,極大光明;至第三門,其門相去,四里已上,並皆黑闇,都不見道,使者引之而過;至五、六門內,復大光明,去門三里,即有宮室殿堂,四邊持杖宿衛,還如見在宮闕無異。王宮殿而坐,所將男夫、婦女、僧尼、道士及女等,外國六夷,不可稱數。策慕容文策在後行典,[1]唱名而過。王一一問其在生福業,有福效驗,在西而立;無福驗者,在東而立,末後,始唱策慕容文策名。
王問:一生作何福業?慕容文策即分疏:[2]一生已來,唯誦持金剛般若法華八部。般若晝夜轉讀,又持齋戒一日不闕。
王聞此言,合掌恭敬歎言:功德甚深!付主司細撿文簿,不錯將來,其典執案諮王:未合身死。王即放還,且遣西行。
立未去之間,有沙門,可年十五、六,執一明炬,於策慕容文策前而過。續後又一沙彌,執明炬而過,策慕容文策即捉袈裟挽住:願師救弟子!使者錯追將來,蒙王恩澤,撿文簿放還,不知去處?願師慈悲救護弟子,示其來路。二僧語策慕容文策檀越持般若,轉讀大乘經典,好牢持齋戒,故來救之。師云:我執明炬在前,檀越但從我後,還於六重城門而出還。詣黑闇二門,二僧手執明炬,喻如日出光明,皆現出於六重門外。
二僧即語策慕容文策云:檀越以知地獄處否?慕容文策云:不知。二沙彌即舉手,指城西北角處:有一大城,相去四里,此是地獄之城。二沙彌云:將檀越於此城觀看。從師至彼,其城高峻,有大城門,並鐵網垂下,有四羅剎,手執鐵叉,侍立左右。二僧云:是地獄之門,一切罪人配入,並從此門而過。即將策慕容文策入門,可行二百步,見一灰河,其中一切受苦之人,身在河中,唯見其頭,百千萬億,猛火熾燒此罪人,苦痛號叫,不可具說!又四邊皆是鐵床[*]樹,有四獄卒,手持鐵叉,畔上行走,叫喚之聲,甚可怖畏!二僧云:十八地獄,咸在此城。慕容文策見心中怕懼,唯正念佛,心中恒誦經不絕。
二僧即將策慕容文策出城門,至於本來之道,五箇道相近,意中荒迷,不知本從家之道?二僧即欲別策慕容文策而去,禮拜求請:五道之中,不知弟子從何道去?願師慈悲,示其道處。二僧即於中道引前,可行十里許,有一大門,塞其道口不得而已,二僧以錫杖開之,即語策慕容文策云:努力勤修功德,誦經莫生懈怠,必得長壽。
慕容文策別師至家,體中醒悟,父母親知並忙怕,以禮慰喻,說其因緣,蒙放還家,功德之力,聞者欣悅,心意泰然。以此誦經齋戒功德,勸化一切,各各發心,讀誦一日不闕,更加精進,又得長年矣。[3]



[1]行典:主管行裝的人。唐.劉肅《大唐新語•舉賢》:禦史知其誣罔,與告事者行數驛,佯失告狀,驚懼鞭撻行典。
[2]分疏:辯白、訴說,一樣一樣的講清楚。
[3]《法華傳記》卷第二,CBETAT51no.2068p.69c01-70c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