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妙法蓮華經文句記》卷第一〈序品〉:四種聲聞



[句]法華論四種聲聞,今開住果者為兩:析法住果,是三藏聲聞;體法住果,是通教聲聞。開應化者為兩:登地應化,別教聲聞;登住應化,圓教聲聞。開佛道聲聞亦為兩:令他次第聞佛道,是別教聲聞;令他不次第聞佛道,即圓聲聞。聲聞義浩然,云何以證涅槃者判之云云。[1]

[記]法華論者,明被開者,有權有實;未開具四,開已唯一。今加佛道,據新入者。者:決定、增上、退大、應化。自釋云:後二與記,前兩不記,根鈍未熟,故且約此會,即經中云生滅度想,決定性也。若彼得聞,中未說,天親豈可迷經文耶?
  云:而於彼土,得聞是經。」《且一往,據現說耳。是故今師,但除上慢,即五千起去者是。雖從座去,仍判於涅槃中,若四依邊得聞。故上慢者,亦非不聞,已聞、略開,及在後故,但不可云此會得記。種熟脫三,始終無廢,故準今文,遠近相望,四種俱得。今云住果,兼於決定,及退菩提。住果變異,故分二教,是故二種,總立住果。又佛道者,準經義立。若爾,佛道應化,各有別、圓。
  問:應化與佛道何別? 答:應化約垂跡,全語舊聖;佛道約利他,語新記者。又應化從身,佛道從說。佛道有令他之言,且云利他;應化有發起之義,且云垂跡。既以聲聞為名,在昔則無應化佛道之稱,在今則無住果決定之名。增上慢中,豈無應化?四攝同事,安隔此耶?況復中,決定上慢,同云未熟,不可上慢,亦根敗也。
  他云未者,不也。應人未死,名為不死;下種未生,名為不生,故上慢決定,二俱可發,是決定義。又此中引,似本跡釋:應化,本也;餘三,跡也。化為餘三,無異途也。唯闕觀心,即前兩教七一,境也;後二教七一,觀也。又時、處、戒,境也;心、見等,觀也。
  聲聞義浩然者,貴人非論。然用教者云大乘聲聞,未為通曉。今云應化,從本以說,據眾全在小乘中也。言浩然者,藏通八門,門門四種,門門各有佛道,應化跡在前教,復同前數,據本復應地住,地住及行向地,上慢所濫,復同前數。他無約教,今昔本跡,權實開合等釋,但云住果及方便等,是故責云以證涅槃者。言云云者,具如向辨。[2]


[1] 《妙法蓮華經文句》,CBETA, T34, no. 1718, p. 6a27-b04
[2] 《法華文句記》,CBETA, T34, no. 1719, p. 166b05-c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