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卷一.序品第一
六成就:又作六事成就、六種成就。謂諸經之通序「如是我聞」等語有六種成就,以上六緣具足而教法興,故稱之為六成就。
六成就
|
說明
|
法華經文
|
如是-信成就
|
即指阿難之信。佛法大海唯信能入,信受如是之法是佛所說而不疑。
|
如是
|
我聞-聞成就
|
即阿難自聞。阿難親聞佛之說法。
|
我聞
|
一時-時成就
|
即指說法之時間。法王啟運嘉會之時,眾生有
緣而能感者,佛即現身垂應,感應道交,不失其時。
|
一時
|
佛-主成就
|
佛係世間與出世間說法化導之主。
|
佛
|
在某處-處成就
|
即指說法處。佛於天上、人間、摩揭提國、舍衛國等處說法。
|
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
與眾若干人俱-眾成就
|
即指聞法之眾。菩薩、二乘、天、人等 諸大眾雲集聽法,故稱眾成就。
|
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
|
卷一
序品第一
妙法蓮華經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
住王舍城、
如來住於摩竭提國頻婆羅王所舍之城。[4]
耆闍崛山中,
此云靈鷲。鷲有靈性,聚此山中。[5]
與大比丘眾
萬二千人俱。
皆是阿羅漢,
諸漏已盡,
無復煩惱,
逮得己利,
離老病死,得出三界;僅能自利,未得利他。[14]
盡諸有結,
心得自在。
其名曰:
上是歎德,下顯姓名。[18]
阿若憍陳如、
此云解本際,見法本性故。[19]
摩訶迦葉、
此云大飲光,姓也。光吞眾類,令餘人光不得現,故名。畢撥羅,即樹名也,禱此樹神得生子故。[20]
優樓頻螺迦葉、
伽耶迦葉、
那提迦葉、
此云城,祈禱城神,得此子故。[23]
舍利弗、
此云身子,母好身儀,是身之子。[24]
大目犍連、
此云採菽,即祖姓也。名尼拘律陀,此云白楊樹,祈禱樹神,因得子故。[25]
摩訶迦旃延、
此云扇繩。幼喪乃尊。母為子故,不復事人。子纏於母,如繩繫扇。[26]
阿㝹樓馱、
或云阿那律,此翻無貧。因以稗飯施辟支佛,九十一劫果報充足。[27]
劫賓那、
此云房宿,因禱房星,得此子故。[28]
憍梵波提、
離婆多、
此云室宿,祈禱室星,得此子故。[31]
畢陵伽婆蹉、
此云餘習。五百世來為婆羅門,餘習不除,為人多傲。[32]
薄拘羅、
此云善容,形容美故。[33]
摩訶拘絺羅、
此云大膝蓋,從相貌以為名。[34]
難陀、
孫陀羅.難陀、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
須菩提、
此云空生。初在母胎,便知空寂。又云善現尊者,生時善相現故。[39]
阿難、
此云慶喜。尊者生時,諸慶大集,舉國忻慶。[40]
羅睺羅、
如是眾所知識、
知圓識妙,名崇德重,眾人所善,曰善知識。[42]
大阿羅漢等。
復有學無學二千人。
此二千人,亦比丘眾,但舉其數,不談名德。初、二、三果,思惑未盡,名為學人。四果聖人,見思永盡,所作已辦,名為無學。[44]
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45]
與眷屬六千人俱。
六千尼眾,皆是眷屬。[47]
羅睺羅母、耶輸陀羅比丘尼,
亦與眷屬俱。
眷屬之稱,亦尼眾也。[49]
(一)欲界(梵 kāma-dhātu),即具有婬欲、情欲、色欲、食欲等有情所居之世界。上自第六他化自在天,中包括人界之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等二十處;因男女參居,多諸染欲,故稱欲界。
(二)色界(梵 rūpa-dhātu),
色為變礙之義或示現之義,乃遠離欲界婬、食二欲而仍具有清淨色質等有情所居之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無有欲染,亦無女形,其眾生皆由化生;其宮殿高大,係 由色之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以其尚有色質,故稱色界。此界依禪定之深淺粗妙而分四級,從初禪梵天,終至阿迦膩吒天,凡有十八天。
(三)無色界(梵
ārūpya-dhātu),唯有受、想、行、識四心而無物質之有情所住之世界。此界無一物質之物,亦無身體、宮殿、國土,唯以心識住於深妙之禪定,故稱無色界。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又稱四無色、四空處。
此三界之果報雖有優劣、苦樂等差別,但屬迷界,係眾生生死輪迴之趣,故為聖者所厭棄。《法華經》〈譬喻品〉:「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又〈化城喻品〉:「能於三界獄,勉出諸眾生。」即勸三界諸有情莫以三界為安,當勤求解脫。
此三界之果報雖有優劣、苦樂等差別,但屬迷界,係眾生生死輪迴之趣,故為聖者所厭棄。《法華經》〈譬喻品〉:「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又〈化城喻品〉:「能於三界獄,勉出諸眾生。」即勸三界諸有情莫以三界為安,當勤求解脫。
[12] 三毒:指貪欲、瞋恚、愚癡(又稱貪瞋癡、淫怒癡、欲瞋無明)三種煩惱。又作三火、三垢。一切煩惱本通稱為毒,然此三種煩惱通攝三界,係毒害眾生出世善心中之最甚者,能令有情長劫受苦而不得出離,故特稱三毒。此三毒又為身、口、意等三惡行之根源,故亦稱三不善根,為根本煩惱之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