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日 星期日

陳英善老師「天台教觀」-四講之三




煩惱無盡皆由層層惑業所染,如何解脫煩惱,讓生命通暢無礙?藏、通、別、圓四藥,蘊含如來總總妙法,能治眾生所有惑病,離苦得樂。

        老師首先提到,佛法是要解決眾生憂悲苦惱(惑)的問題;而憂悲苦惱,來自於錯誤的認知、觀念。繼上講的「瞎子摸象」,老師再舉一圖,提醒我們的觀點,常會只著眼在一處而已,但常認為自己是對的,所以陷入各執己見的問題中。

        老師再舉二圖,同一個月亮,因不同的時間、地點、角度等因素,隨順不同的因緣,而呈現不同的相貌,但月亮本身都是一個。

  
以此說明,我們學習天台教觀,是為了如實知見,以解決三界分別執見、乃至於佛法是否正知見的問題。

  
      眾生之惑,無量無邊,病相無量,菩薩悉知!因為眾生的病,總括起來,為「見、思」二惑。老師舉了《摩訶止觀》中,提到見、思惑的內容,可以知道眾生的病真是無量!所以要開「法藥」來對治。

        「法藥」為何?「藏、通、別、圓」四教,因應眾生病的因緣而施設。

        「破法遍」──以「空、假、中」,遍破所有的執著。

        而為何要說「空、假、中」?因為「法妙難解」,法法皆妙,因此用「空、假、中」來表達,實際上只是說明上的方便,但實是三為一,一為三,隨順因緣而說。


       又,「空、假、中」三者,是不相捨離,所以是「一心三觀」,此是天台非常重要的觀念。能正知諸法,不再迷惑顛倒。

        「妙」者,不可思議!所謂「一念三千」,即是「一即一切」。

   
     而「法法皆妙」,是破除了分別知見,方能體現諸法實相、一色一相無非中道之理。而法妙難思,因為道理甚深,難以表達,故以「空、假、中」三諦來呈現。

        「空」是解決三界生死的問題(空);「假」是解決修行空者,對於涅槃的執著、對於寂滅空的執著(空空);「中」是空假均破(空空空)。

        三觀是三者不相捨離,天台「一心三觀」,能令泯除不當之執著,如實觀照諸法之如實相。

        聞圓法,了解一即是一切法。

        起圓信,知一切法,皆是即空即假即中。


       因緣無量無邊示意圖。每個因緣都無法獨立自存,也都是相互影響、相互涉入、相互成就的。一切法是頓顯頓現,非前後次第之關係。

        老師並舉《摩訶止觀》卷五,說明一念三千、當下一念心是不可思議,其中「四悉檀」之義,以明佛法雖四句不可說,但因緣有故可說:
龍樹云:不自、不他、不共、不無因生。」《》:「生生不可說,乃至不生不生不可說,有因緣故亦可得說。謂四悉檀因緣也。雖四句冥寂,慈悲憐愍於無名相中,假名相說。或作世界,說心具一切法,聞者歡喜,如言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造,即其文也。或說緣生一切法,聞者歡喜,如言五欲令人墮惡道。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佛,即其文也。或言因緣共生一切法,聞者歡喜,如言水銀和真金,能塗諸色像,即其文也。或言離生一切法,聞者歡喜,如言十二因緣非佛作,非天人修羅作,其性自爾,即其文也。此四句,即世界悉檀,說心生三千一切法也。
云何為人悉檀?如言佛法如海,唯信能入。信則道源功德母,一切善法由之生。汝但發三菩提心,是則出家禁戒具足,聞者生信,即其文也。或說緣生一切法,如言若不值佛,當於無量劫墮地獄苦。以見佛故,得無根信,如從伊蘭出生栴檀,聞者生。或說合生一切法,如言心水澄清,珠相自現。慈善根力,見如此事,聞者生信,即其文也。或說離生一切法,如言非內觀得是智慧,乃至非內觀得是智慧。若有住著先尼梵志小信尚不可得,況捨邪入正,聞者生信,即其文也。是為為人悉檀四句,說心生三千一切法也。
云何對治悉檀?說心治一切惡,如言得一心者,萬邪滅矣,即其文也。或說緣治一切惡,如說得聞無上大慧明,心定如地不可動,即其文也。或說因緣和合,治一切惡,如言一分從思生,一分從師得,即其文也。或說離治一切惡,我坐道場時,不得一切法。空拳誑小兒,誘度於一切,即其文也。是為對治悉檀,心破一切惡。
,如言心開意解,豁然得道。或說緣能見理,如言須臾聞之,即得究竟三菩提。或說因緣和合得道,如快馬見鞭影,即得正路。或說離能見理,如言無所得即是得,已是得無所得。是名第一義。四句見理,何況心生三千法耶?!佛旨盡淨,不在因緣共離,即世諦是第一義也。[1]

        接著再以「眼」,舉出「空」與「假」的差別。

        然後進入今日之主題──「四教」。為何要說「四教」?因為眾生根機不同,需要種種法門施設。

        而眾生有四種根機,因此教觀無礙而起。

        「四教」為藏、通、別、圓,用四悉檀赴緣,而有四說。

        「說能詮理,化轉物心」──「化轉」有三義。

        並舉經論證明,「四教」為四不可說,有因緣故,亦可得說。

        「四教」是從「空假中」三觀而來,教理不離觀法。

        而「空假中」三觀,復是因「四教」而起。

圓教是法法皆妙!舉足下足,一切皆妙!




[1] 《摩訶止觀》卷五,CBETA, T46, no. 1911, p. 54c05-55a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