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7日 星期二

《法華經》與天台宗


  天台宗依《法華經》立宗,故別稱法華宗,思想可溯及印度的龍樹菩薩、北齊的慧文大師、南陳的慧思禪師。自姚秦弘始八年(406)鳩摩羅什大師譯出《法華經》後,慧思禪師、智者大師因對《法華經》的誦讀、修持而悟入法華三昧。

   慧思禪師著有《法華安樂行義》,智者大師著有「天台三大部」,對《法華經》作淋漓盡致的發揮,並建立了一念三千、性具實相等一系列的哲學理論。而智者大師不但糾正當時佛教「南方重義學,北方重禪學」的偏離局面,也創立天台宗「教觀並重」的教學基礎。

  《法華經》開示諸法實相,以一佛乘為究竟,緣覺與聲聞都是佛的權巧方便,宣說人人皆可成佛,其思想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會三歸一和開權顯實

  「會三歸一」又稱「會三入一」,即開聲聞、緣覺、佛乘乘之方便,歸入佛乘之真實。天台宗謂佛於法華以前之諸經,係應未熟之根機而方便施設者,故為權法;逮根機圓熟,則為之開顯一乘。若隔歷之情執脫落時,則權即實,三即一,是為唯一佛乘,如此開三乘會歸入一乘,稱為「會三歸一」,與「開權顯實」、「廢權立實」其事相同。然「開權顯實」係就教體而立,「廢權立實」就教用而立,「會三歸一」則就所修之行而立。

二、「十如是」的諸法實相說

  《法華經》認為「十如是」的諸法實相是宇宙人生最真實的原理:
  相:相狀,指外在之形相。

  性:不變,指內在之本性。
  體:以相、性為屬性之主體。
  力:即體所具有之潛在能力。
  作:乃顯現動作者。
  因:指直接原因。
  緣:為間接原因。
  果:由因、緣和合所生之結果。
  報:指果報。以上之因緣果形成後世之報果。
  本末究竟等:「本」指開始之相,「末」指最末之報,「等」指平等;即如是相乃至如是報,皆歸趣於同一實相而究竟平等,故說本末究竟等。

三、久遠釋迦與菩薩思想

  《法華經》的前半是統一三乘的「一乘妙法」,而後半是統一三果的「久遠釋迦」,也即是《法華經》的佛身論。〈如來壽量品〉云:我成佛已來,甚大久遠。壽命無量阿僧祇劫,常住不滅。諸善男子,我本行菩薩道,所成壽命,今猶未盡,復倍上數。久遠釋迦說強調無限無盡的菩薩行。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永本法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