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別說迹本二門-迹門開權顯實-迹門正說-廣開三顯一斷執生信-譬說周-明中根領解-白佛自陳
(一) 長文重頌 正陳領解
1. 長文-約譬廣領解
(1) 立譬-正立譬
A. 父子相失譬-其父憂念
- 父每念子:佛無時無刻都在掛念眾生
- 與子離別五十餘年:眾生在六道輪迴
- 而未曾向人說如此事:不曾向十地以下菩薩說為二乘曾種善根之事;應身世尊說法四十餘年,未曾說聲聞能成佛
- 但自思惟,心懷悔恨:方便譬說佛後悔善根種的不深,沒有入大乘內凡位
- 自念老朽:即將入涅槃
- 無有子息:二乘根性還沒有回小向大
- 一旦終沒:指化緣一旦完畢
- 財物散失,無所委付:二乘沒有會三歸一,大法無所委付
- 坦然快樂:稱佛本懷,無復憂慮。
B. 父子相見譬
a. 子見父-在華嚴會上聲聞人的境界
- 爾時窮子傭賃展轉遇到父舍:二乘習學薰習本有的出世大乘善根
- 住立門側:有小根的緣故,顯示聲聞人只能修析空觀
- 遙見其父:有大乘根機,但還沒成熟
- 踞獅子床:顯示佛住於第一義空,安住在常寂光境界,於方便有餘土顯現尊特身
- 寶几承足:依真如之境,承接定慧兩足
- 諸婆羅門(等覺第十第)、剎利(九到初地菩薩)、居士(住行向三十心的三賢位)皆恭敬圍繞:說明佛在華嚴會上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說大法
- 以真珠、瓔珞,價直千萬莊嚴其身:顯示華嚴會上千丈盧舍那身,報身佛的八萬四千相好莊嚴
- 吏民、僮僕:譬方便波羅蜜
- 手執白拂:華嚴會上,一切眾善來莊嚴
- 侍立左右:「左」表示入假智,「空」表示入空智。表示用權實二智,來拂四住(見思惑)塵埃、塵沙惑
- 覆以寶帳:顯示佛果上的究竟慈悲心
- 垂諸華幡:「華」譬四攝法,「幡」譬六通
- 香水灑地:華嚴會上,法水遍灑於菩薩心地
- 散眾名華:「眾名華」譬佛果上的七覺淨華
- 羅列寶物:顯示諸地功德,羅列四十一地的法身莊嚴
- 出內取與:「取」譬自行功德、「與」譬化他功德,說明佛果自利利他收放自如
- 有如是等種種嚴飾:說明佛果上的依正二報莊嚴
- 威德特尊:顯示勝應身的特別尊貴
- 窮子見父,有大力勢,即懷恐怖,悔來至此:小乘根機劣弱,無法接受大法
- 竊作是念:『此或是王,或是王等,非我傭力得物之處:「王」指法身佛、「王等」指報身佛,指小乘根機無法在大法境界得到利益
- 不如往至貧里,肆力有地,衣食易得:以析空來修小乘的阿含境界,能夠證到有餘涅槃
- 若久住此:「久住」指大乘菩薩道無量劫修持
- 或見逼迫強使我作:樂小不愛大。』作是念已,疾走而去
b. 父見子
二、 經文-《妙法蓮華經》卷2〈4 信解品〉:「父每念子,與子離別五十餘年,而未曾向人說如此事,但自思惟,心懷悔恨,自念老朽,多有財物,金銀珍寶,倉庫盈溢;無有子息,一旦終沒,財物散失,無所委付。是以慇懃每憶其子,復作是念:『我若得子,委付財物,坦然快樂,無復憂慮。』「世尊!爾時窮子傭賃展轉遇到父舍,住立門側。遙見其父、踞師子床,寶机承足,諸婆羅門、剎利、居士皆恭敬圍繞,以真珠瓔珞,價直千萬,莊嚴其身;吏民、僮僕,手執白拂,侍立左右。覆以寶帳,垂諸華幡,香水灑地,散眾名華,羅列寶物,出內取與,有如是等種種嚴飾,威德特尊。窮子見父有大力勢,即懷恐怖,悔來至此。竊作是念:『此或是王,或是王等,非我傭力得物之處。不如往至貧里,肆力有地,衣食易得。若久住此,或見逼迫,強使我作。』作是念已,疾走而去。」[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