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藥」比方佛出現世間說法利濟眾生,說種種的方法、八萬四千法門,[1]這些藥方藥草,顏色很好很香,譬佛所說的每一種法門,都是戒定慧三無漏學具足──「色」譬戒法,「香」譬定,「美味」譬慧。[2]
按照佛的法藥來治療,空觀如「擣」、假觀如「篩」、中觀「如合」,此三觀,各不離戒定慧,[3]所有的貪瞋癡等煩惱都能消除,不會有種種苦惱的災患,就能恢復健康,而且能夠證法身、成就佛果,這是譬轉法輪。[4]
[1] 《妙法蓮華經文句》:「經方」者,即十二部教也。「藥草」,即教所詮八萬法門也。從佛出十二部乃至出《涅槃》,此出漸頓藥草也。直從佛出十二部,此出頓藥草也;從佛出修多羅,此出漸藥草也。CBETA,T34, no. 1718, p. 135a05-a09。
[2] 《妙法蓮華經文句》:「色」者譬戒,戒防身口,事相彰顯也。「香」者譬定,功德香熏一切也。「味」者譬慧,能得理味也。此戒定慧即八正道,修八正道,能見佛性。又「色」是般若,照了法性之色,分明無礙;「香」是解脫,斷德離臭也;「味」是法身,理味也。三法不縱不橫,名祕密藏,依教修行,得入此藏也。CBETA,T34, no. 1718, p. 135a09-a15。
[3] 《妙法蓮華經文句》:說三乘空,三昧力如「擣」,無相如「篩」,無作「如合」,一一三昧,具戒定慧也。又空觀如「擣」、假觀如「篩」、中觀「如合」,此三觀,各不離戒定慧。將此法與漸頓眾生,令修行名「服」也。CBETA,T34, no. 1718, p. 135a15-a19。
[4] 《妙法蓮華經文句》:從「而作是言」乃至「可服」,即是勸門也。從「速除苦惱」乃至「無復眾患」,即是誡門也。將誡勸二教,令諸眾生服法藥也。「其諸子中不失心者」下,譬上得益不虛。上有二:一、不虛,次、釋不虛,今云「其諸子中,不失心者,服藥病差」,即譬上皆實不虛也。釋不虛,不作譬也。CBETA,T34, no. 1718, p. 135a19-a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