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湛然《金剛錍》「無情有性」論思想研究/戴裕記(1999)

研究生: 戴裕記
研究生(外文): Tai yu-chi

論文名稱: 湛然《金剛錍》「無情有性」論思想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Investigations of Conception of“non-sentient being have Buddha-nature” in Chan-Jan''''s “King Kang Bei”
指導教授: 蕭振邦
指導教授(外文): Shiau Jenn-bang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 中國文學系
學號: 684000168
論文出版年: 1999
畢業學年度: 8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7

中文關鍵詞: 《金剛錍》、無情有性、關係、圓教、心性論

外文關鍵詞: “King Kang Bei”、“non-sentient being have Buddha-nature”、“Relation”、“Complete Teaching”、“sin-sien-leim”

摘要:

湛然《金剛錍》在「隋唐佛學」及天台宗思想發展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原因在於:湛然藉此一文本提出了「無情有性」的論斷而引起爭議。此一爭議點則源於各宗派對「圓教」的認定不同所導致。簡言之,湛然乃藉《金剛錍》的「無情有性」展現天台自宗為「圓教」教理。
            歷來研究者雖標示出《金剛錍》「無情有性」的重要,卻無相應的研究成果出現,故筆者針對此一文本,提出一「心性論」之詮釋架構,希望提供研究此議題有一新的研究起點。論文計分六章:
          第一章 導論。本章寫作事項有四:
           1、鋪陳論題的學術脈絡。
           2、確定研究範圍
           3、說明研究方法;並根據觀點設限,提出「心性論」之詮釋架構。
           4、簡述既有研究成果,呼應本論文研究之必要性與可行性。
          第二章 自《金剛錍》梳理出相關「佛性」之諸種概念,如:「三因佛性」;「權實觀」等。說明湛然繼承智顗的「佛性」思想及其運用狀況。此中重點乃是作為理解《金剛錍》的「前理解」階段。
          第三章 本章寫作重點一如前章,然焦點則集中於《金剛錍》的「心」概念之探討。
          第四章 為本論文最重要的一章,「心性論」的架構於此成型;尤其以「心與性」的種種「關係」去反省天台宗既有概念、術語,使天台思想性格朗現,為本論文之精采處。
          第五章 寫作重點有二:
          1、 湛然為對應《大乘起信論義記》的「不變隨緣,隨緣不變」,而在《金剛錍》提出「不變隨緣名心,隨緣不變名性」之「心性」新界定。此一新詞語之使用,本為突 顯天台宗既有「心」之涵義,用以對抗當時的「唯心」思潮,並非如華嚴宗之「唯真心」而給予天台思想一新的翻轉。此外,則以此「心性論」架構證成「無情有 性」。
          2、 說明「心性論」中的「實踐」性格。此乃湛然為提示達致圓教境地之可行途徑,令修行者自證圓教義理,而知「無情有性」所說不妄。
          第六章 對本論文研究成果作一精要說明,並以圖示方式展示「心性論」架構;及以此詮釋架構為「無情有性」定位。其次,提示本論文未來研究開展之可行向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