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天臺宗懺儀與身體/蔣義斌

蔣義斌
國立台北大學歷史學系 教授
 

摘要
     信仰(價值、神話)與實踐(儀式)是宗教活動的兩大核心,在理論上,儀式(身體實踐)與信仰(神話)相較,儀式較為保守,不太改變。這和信仰的記憶載體是語言、文字,而儀式的記憶載體是身體有關。
     本文由身體、記憶的角度,來重新理解智顗所創的懺儀,如何運用身體記憶的功能,發展出影像中國後世佛教深遠的懺儀。
     天臺宗的懺儀,與大乘佛教禪法有關。大乘運動的發展和對佛的永恆懷念有關,由「懷念」而記憶佛的相好,成為大乘佛教禪法的重要發展。天臺宗則運用身體的記憶功能,將諸佛現前三昧,與澄清認知工具六根懺悔結合,而發展出懺儀。
     懺儀作為一種儀式,與一般的儀式結構有所不同,一般儀式的結構,可能是「結構→儀式(反結構)→新結構」的模式,而懺儀則是「結構→懺儀(反結構)」,身體成為六度功德永無止盡累積的容器。


關鍵詞:天臺宗、智顗、身體、記憶、懺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