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0日 星期日

《觀心論》、《觀心論疏》:明隨觀一境,用十法成乘--略明十法次第之相

七、有一偈,明隨觀一境,用十法成乘
11:十法成乘
問觀自生心,云何知十境?各成十法乘,遊四方快樂。[1]

曰:問觀自生心,云何知十境?各成十法乘,遊四方快樂。此是第七、一偈,明十境之中,隨觀一境,用十法成乘,是則十境,是有百法成乘。[2]
一、觀陰界入境,辯十法成乘
今且先觀陰界入一境,辯十法成乘者。
問:何故先觀陰界入耶?答:陰即五陰,入即十二入,界即十八界,還約色心二法,開合為陰界入,只是五陰之身耳。今先觀者,為一切眾生與五陰旃陀羅,相隨而復常被其害,行者既已覺知,仍欲度涅槃彼岸,故先觀也。且復今觀心論始終,正明問觀自生心,今觀五陰,即是觀一念心也。[3]
略明十法次第之相
偈云各成十法乘者,即是正就觀陰入境, 更開十法成乘。何者?一、明不思議境,二、發菩提心,三、明止觀,四、明破法遍,五、識知通塞,六、明道品調停,七、明六度助道,八、明次位,九、明安 忍,十、不起順道法愛。然斯之十法,是學道之方軌,還源之要術,出火宅之良津,度生死河之橋梁。所以今行者,宜記憶斯之十法,細心尋之,釋出十知其妙也。[4]
而言十法成乘者:乘是運出之義,斯之十法,共成一大乘,運出生死涅槃二樂,直入中道,故法華云:乘此寶乘,遊於四方。嬉戲快樂,直至道場。四方者,十住、行、向、地等四十位也。直至道場,即妙覺也。[5]
今第一、觀心是如來藏,故即是不可思議境也。但眾生理具而情迷,有而不知;
  故第二、起私誓慈悲也。欲顯出心中如來寶藏,必須修定慧方可顯;
  故第三、明修止觀。安心止觀即定慧,定慧照了,有壅滯不通,即須破之;
  故第四、明破法遍也。雖復遍破,然塞處須破,通處不須;
  故第五、明善知通塞也。雖知通塞,復須道品調停;
  故第六、明三十七品,調停得所也。此六章,多明正道,而復須助道;
  故第七、明六度為助道也。然正助既具必證勝法,行者不識即謂是極聖,多墮增上慢;
  故第八、明識次位也。雖知次位不墮上慢,而發勝法不能不說,說畢則破菩薩行;
  故第九、明安忍也。雖外忍不說,而內心不能不愛著,愛著名菩薩頂墮;
  故第十、明不起順道法愛也。
今略明十法次第之相如是。[6]


[1] 《觀心論》,CBETAT46no. 1920p. 586b20-b21
[2] 《觀心論疏》,CBETAT46no. 1921p. 608c01-c04
[3] 《觀心論疏》,CBETAT46no. 1921p. 608c04-c11
[4] 《觀心論疏》,CBETAT46no. 1921p. 608c11-c18
[5] 《觀心論疏》,CBETAT46no. 1921p. 608c19-c23
[6] 《觀心論疏》,CBETAT46no. 1921p. 608c23-609a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