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0日 星期日

《觀心論》、《觀心論疏》:明貧者得失

26. 明貧者得失
貧賤多姦諂,窺窬造眾惡,現被王法治,死墮三惡道。若能問觀心,即安貪養道,有道即真貴,無為即富樂。為是因緣故,須造觀心論。[1]

偈云:貧賤多姦諂,窺窬造眾惡,現彼王法治,死墮三惡道。若能問觀心,即安貧養道,有道即富貴,無為即富樂。為是因緣故,須造觀心論。此兩偈半,明貧者得大(失?)也。
何者?若內無觀慧之道,照朗心胸,情抱則闇,以心闇故,不識生死涅槃、世間出世間之因果也,而復為貧窮飢寒所逼,而遂窺窬姦諂造惡,故偈云現被王法治,死墮於地獄。
若有觀智之心,即識往因,達今世之報,不更造惡,招將來之苦,但安神養道,故偈云有道即富貴,無為即富樂也。[2]



[1] 《觀心論》,CBETAT46no. 1920p. 585b28-c03
[2] 《觀心論疏》,CBETAT46no. 1921p. 593c01-c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