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0日 星期日

《觀心論》、《觀心論疏》:不觀心懺,罪終不滅

13. 不觀心懺,罪終不滅
諸來求法者,欲懺悔眾罪,不知問觀心,罪終難得脫。[1]
偈云:諸來求法者,欲懺悔眾罪,不知問觀心,罪終難得脫。此一偈,明不觀心懺,罪終不滅。
然夫懺有三種:
 一、作法懺:如律所明,隨犯罪輕重,或對首作法,或二十僧出罪作法,法成即云罪滅,此懺違無作罪也。
 二、觀相懺:如方等、法華半行半坐懺等,觀見好相、或空中唱罪滅等,即云罪滅,此懺性罪。
 三、觀無生懺。經云: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銷除。此懺煩惱罪。[2]

問:此三種罪,云何異?
答:大論云:如殺草奪眾生命,雖同犯波夜提罪,若對首懺時,兩違無作障道罪滅,而殺生之報不滅。故知殺生屬性罪,不問受戒不受戒,犯即得罪。殺草戒受犯得罪,不受則無罪,例餘戒亦然,故知兩罪別也。煩惱罪障理之惑,屬煩惱罪,是則三罪既異,三懺亦別。[3]

問:作法懺不能滅性罪者,觀相懺亦不能滅,違無作罪障耶?
答:勝能兼劣故,無生懺例可知。[4]

問:作法懺出在律文。觀相方法,出在方等諸經,可解。無生懺相云何?
答:前引普賢觀文,即其事也。又如淨名彈優波離云:當直除滅,勿擾其心。所以者何?彼罪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問。如其心然,罪垢亦然,諸法亦然,不出於如。如優波離心相得解脫,寧有垢不?波離言:不也。淨名云:一切眾生,心相無垢,亦復如是。妄想是垢,無妄想是淨;取我是垢,不取我是淨。一切諸法如幻化相,即其相也。是則不能爾者,雖懺不除,事如偈也。[5]



[1] 《觀心論》,CBETAT46no. 1920p. 584c25-c26
[2] 《觀心論疏》,CBETAT46no. 1921p. 591a01-a09
[3] 《觀心論疏》,CBETAT46no. 1921p. 591a09-a15
[4] 《觀心論疏》,CBETAT46no. 1921p. 591a16-a17
[5] 《觀心論疏》,CBETAT46no. 1921p. 591a18-a2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