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明無圓觀說法聽法之失
說法得解脫,聽法眾亦然,不知問觀心,如貧數他寶。說者問觀心,無說則無示,聽者問觀心,無問亦無得。為是因緣故,須造觀心論。[1]
偈云:「說法得解脫,聽法眾亦然,不知問觀心,如貧數他寶。說者問觀心,無說亦無示,聽者問觀心,無聞亦無得。為是因緣故,須造觀心論。」此兩偈半,明法師得失。
前《論》初,已總明法師為利弘法,失真道味,過如前說;此中更略,別明得失也。
然圓觀之慧,潛流而說,彰其神口,斯則情慮虛微,遊心符會。說則朗其神慮,辯則能遣內惑,故偈云「說法得解脫」也。聽者內修圓觀,理為神御,潛統神耳,開符響會,故偈云「聽法眾亦然」。
若苟斯理說者,雖復終年聽者,盡其身壽,無利於說聽,故偈云「不知問觀心,如貧數他寶」。心能內觀者,終日言而無說,終日聽而無聞,斯則說如幻,說聽如谷響,故偈云「說者問觀心,無說亦無示,聽者問觀心,無聞亦無得」也。[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