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大小兼受戒、單受菩薩戒與無戒之戒 ——中日佛教戒律觀的評較考察/傅偉勳


一、前言
二、大乘戒與小乘戒的基本區別
三、智顗與道宣
四、最澄的戒律改革與單受菩薩戒傳統的形成
五、道元與日蓮
六、親鸞與「無戒之戒」傳統的形成
七、對中日佛教戒律觀之比較與評議
八、結語: 中國佛教戒律改革芻議


 
  拙論依照佛教學者的共識,首先分辨小乘戒 (即聲聞戒或比丘戒)與大乘戒(即菩薩戒)  的幾點顯著差異。大體上說,小乘戒較具自利性格,故為了自求證果,嚴於律己;大乘戒重菩薩行,故較強調利他的社會倫理。小乘戒講求一生受持,大乘戒則更 主張永劫受持。前者純係從他受戒,即以三師七證(僧伽代表)授戒;後者則以有智有力善語善義能誦能持的菩薩為中介,強調自誓受戒。前者偏重他律 (僧團律 法)、外戒(形式主義的有相戒)以及修戒(修道過程中隨犯隨戒);後者主張自律(戒法)、內戒(精神主義的無相戒)以及性戒 (本性戒或即佛性戒)。前者以別解脫戒為主,故有二百五十戒 (比丘)、三百四十八戒(比丘尼)等戒相,後者則以三聚淨戒 (或五支戒、十無盡戒等)為根本戒法。最後,小乘戒偏重出 家主義,以僧團為主為優;大乘戒則有強調僧俗平等並重的傾向。

出處:http://www.jcedu.org/fxzd/zgl/m-2-1.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