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妙法蓮華經文句記》卷第一〈序品〉:一時



一時[1]
因緣
[句]一時者,肇師云:法王啟運嘉會之時者,世界也。云:迦羅是實時,示內弟子時,食時著衣者,為人也。三摩耶是假時,破外道邪見者,對治也。若時與道合者,第一義也云云。[2]

因緣釋>世界
[記]次釋一時,初引肇意者,,初開也;」,合宜也;,善也。佛化大運,必稱物機,故云善會。稱機,秖是因緣和合,稱機歡喜,故云世界。此中世界即屬此經,不同餘文,異餘時故。
因緣釋>為人
  引大論文,明生世善、治世惡。明二悉者,寄示相耳。
因緣釋>對治
  復是中釋一時文,故且引之。然此直云,彼方兩解,若云迦羅,即是實時;若云三摩耶,即是假時。
  問:天竺釋,凡幾種?答:凡有兩稱(別者如向) ,迦羅二字,以淺易故。三摩耶三字,重難說故。若除邪見,不說二字,即是假時;若內弟子依時食,護明相,即用實時;當知秖是一時二別,故聲難易耳。是故外人計時為實,而說偈云:時來眾生熟,時去則催促,時能覺悟人,是故時為因。故須破邪說三摩耶。故今文中,以實時示內生善,假時破外斷惡。
因緣釋>第一義
  第一義云云者,道合之言,正當嘉會,所發善根,言通意別,須約教味,以判偏圓。則四味三教,權、人、理等,雖有道合,仍須開顯,故下約教,仍存四別。[3]

約教
[句]若見諦以上,無學以下,名下一時。若三人同入第一義,名中一時。若登地以上,名上一時。若初住以上,名上上一時。今經是上上一時,此約教分別也。[4]
[記]此下、中等,亦如大經四因緣智,今經之言,亦略開等。[5]

本跡
[句]本跡者:前諸一時,跡也;久遠實得之一時,本也。[6]
[記]本時自行,唯與圓合。化他不定,亦有八教。言前諸者,指向四教,皆在跡中。[7]

觀心
[句]觀心釋者:觀心先空、次假、後中,次第觀心也。觀心即空即假即中者,圓妙觀心也。[8]
[記]觀心下,應注云云,文無者闕。此之麤妙,各有觀與境合,名為一時。相即觀者,今經觀也。若將此觀,約前三文,例說可知。[9]

表格 12 一時」之四釋
因緣
世界
肇師云:法王啟運嘉會之時。
佛化大運,必稱物機。稱機秖是因緣和合,稱機歡喜
此中世界即屬此經,不同餘文,異餘時故
為人
云:迦羅是實時,示內弟子時,食時著衣。
大論文,明生世善、治世惡
對治
云:三摩耶是假時,破外道邪見。
實時示內生善,假時破外斷惡
第一義
時與道合
道合之言,正當嘉會,所發善根,言通意別,須約教味,以判偏圓
約教
四因緣智
下一時
見諦以上,無學以下
中一時
三人同入第一義
上一時
登地以上
上上一時
初住以上──今經是上上一時
本跡
久遠實得之一時
前諸一時
觀心
此之麤妙,各有觀與境合,名為一時。相即觀者,今經觀也。



[1] 《妙法蓮華經》卷一,CBETA, T9, no. 262, p. 1c19
[2] 《妙法蓮華經文句》,CBETA, T34, no. 1718, p. 4b23-b27
[3] 《法華文句記》,CBETA, T34, no. 1719, p. 162a18-b08
[4] 《妙法蓮華經文句》,CBETA, T34, no. 1718, p. 4b28-c02
[5] 《法華文句記》,CBETA, T34, no. 1719, p. 162b08-b09
[6] 《妙法蓮華經文句》,CBETA, T34, no. 1718, p. 4c02-c03
[7] 《法華文句記》,CBETA, T34, no. 1719, p. 162b09-b10
[8] 《妙法蓮華經文句》,CBETA, T34, no. 1718, p. 4c03-c05
[9] 《法華文句記》,CBETA, T34, no. 1719, p. 162b11-b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