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成序
證成序>列經文以辨今意
證成序>列經文以辨今意>能生
證成序>列經文以辨今意>所生
[句]所謂:二法、三道、四果。[4]
證成序>列經文以辨今意>所生>解釋
證成序>列經文以辨今意>所生>解釋>釋上無相
[句]今釋此文無相者,無生死相也。不相者,不涅槃相也。涅槃亦無,故言不相。無相,指中道為實相也。[6]
[記]問:經中亦以無相釋之,與他何別,而苦破他? 答:不同他也,舊以所生無量為無相,經以能生一實為無相。從實生諸,諸名無量,無量是相,何名無相:故經云:言無量者,從一法生,故不同舊,所生無相。
證成序>列經文以辨今意>所生>解釋>更釋所生無量
[句]二法即頓、漸。頓,謂華嚴頓中一切法也;漸,謂三藏、方等、般若一切法也。三道,即三乘。四果,即羅漢、支佛、菩薩、佛。[9]
[記]雖曰所生,義兼於能,從多名所。
「頓謂」等者,即頓部中,具有漸頓,能生所生,亦指所生,故云「頓中一切法」也。
「漸謂」等者,次舉三味,此三味中,亦有能所,例頓可知云云。
「三道」等者,此中三四,亦具能所。圓菩薩及佛,以為能生;三菩薩、二二乘,以為所生。故此三四,攝法亦遍,例如漸頓,亦具能所。是則凡一實理,皆諸教流出,無量義中,述其意耳。
故三乘中,二乘含四,菩薩兼三。若作三四,義通四教,如向所對。若作三四,並是所生,則菩薩及佛,但在三教,從教判權。《玄》文復以四佛為四果者,則圓佛為一,而生權三,能所相對,故云四佛。是則菩薩名通,於義無失。故於獨一,生於兼一,思之可見。[10]
證成序>列經文以辨今意>所生>解釋>結所生以示能生
[句]此等諸法,名為無量,實相為義處。從一義處,出無量法,得為無量法,入一義處作序。[12]
[記]能生義處,法華別名,所生無量,為法華序,故序中一名,義兼兩向。然應知從一以出無量,雖舉能出,通皆屬序。若無量入一,雖涉所生,通皆屬正,故義處一法,亦成兩向,出生之義處屬序,收會之義處屬正,即從一義處已下兩句文,是其兩意。故佛入義處,義兼二途。[13]
[句]譬如算師,從一算,下諸算,除諸算,歸一算。由下故除,下為除序。[14]
[句]從一派諸,收諸歸一,開為合序,亦復如是。如此消釋,不違彼經論,亦與此經合云云。[16]
[記]「從一」下,合喻。
「如此」等者,結前能所,以成兩解。能生不違論,所生不違經,但依兩解,經論理存。消釋既爾,得意者何?即所生為能生,方是異名;能生家之所生,此乃成序。若也專能,何殊生等,及昔一圓?若專論所,何異注者及昔三教。?是故各存,還成雙失。所以今家能所相從,二義俱立。若專序者,則法華已前,非但未論會多歸一,亦未曾說從一出多,故無量義,唯今經序。[17]
證成序>以無量義,對普賢觀,以破舊師
[句]復次,《無量義》讚偈,明法身百非洞遣,應為丈六紫金輝。普賢觀,明常樂我淨,四波羅蜜住處。前後兩文,皆明常,豈有中間壽量,而是無常耶?他難云:「序已說常,正何所道?」今反難之:《涅槃》以純陀是序,已開常宗,正何所道?他又例淨名序,金剛無為無數,而正說不明常,法華亦應爾,今還反難之。純陀序常,涅槃正應無常,今論序常,正常何疑也。[18]
[記]「復次」下,以前後二文,對破古者。此非正破,於餘文中,光宅等師云:「《法華經》不明常住。」今因明『無量義』序異,便救《法華經》正常,《無量義經》在《法華》前,《普賢觀經》在《法華》後,序結並常,中何容別?何故乃云神通延壽是無常耶?故引彼經偈云:「如來清淨妙法身」等,豈非常耶?
言「百非」者,彼偈略列三十四非,以之為式,諸非準知。此明法身性離諸非,故總舉百,然絕四離百之語,猶通淺深,節節比之,今應從深。
《觀經》「四波羅蜜」者,經云:「釋迦牟尼名毘盧遮那,遍一切處,其佛住處,名常寂光,常波羅蜜所攝成處,我波羅蜜所安立處,淨波羅蜜滅有相處,樂波羅蜜不住身心相處。」既以此四成身成土,爾前理合身常土常,故大師追括五時,悉皆有結,具如《玄》文。
「他難」下,他難今家序中,能生已明常住,則序已是正,正何所說?今反質之云:「序正俱常,於理何失?」
「又例」去,他人濫引云:例如淨名序中說常,正不明常,即是無常。故將法華以例彼經,應當法華序常,正應無常。他云淨名序常,正無常者,彼《淨名經》〈弟子品〉中,呵阿難云:「金剛之體,當有何疾?」乃至佛身無為,不墮諸數。
古人判〈弟子品〉、〈菩薩品〉並屬序,故又取通序,歎菩薩德,深信堅固,猶若金剛。今亦反難意者,若以《法華》例於《淨名》,亦應以《涅槃》例於《淨名》,則涅槃序常,正無常也。故知秖可以《淨名》例於《涅槃》,序正俱常,汝自不了《淨名》宗體,謂正無常,而為例耳。當知《淨名》亦序正並常,故〈問疾品〉中,明第一義空,空即常也。不二法門,正明中道常也。〈不思議品〉明常家之用,觀眾生佛道,以空假顯中。〈香積佛品〉,明香飯體常。菩薩行去,復宗明常,故知正宗,始末俱常。
「今論」下,結難。 若爾,諸部何別? 答:言序正俱常,從極理說,若須辨異,五時自分,具如《玄》文第一卷辨。 若爾,序正何別? 答:各有其致,且論今經,序中雖常,未明會所,正中須以會所乃常。常外無餘,序正仍別,餘經例之,各有其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