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

《妙法蓮華經文句記》卷第一〈序品〉:釋別序:四、發問序>偈頌>後八行,請答



發問序>偈頌>後八行請答
[句]從佛放第二有八行請答為二:初三行舉疑事述請。後五行釋伏難。初三行為三:初、一行舉見此土事。[1]
發問序>偈頌>請答>初三行舉疑事述請
發問序>偈頌>請答>舉疑事述請>初、一行舉見此土事
佛放一光,我及眾會,見此國界,種種殊妙。[2]

[句]白毫為本,故先舉及諸事,故言種種[3]
[記]白毫為本者,此約道理。白毫表中為諸法本,不必最初,及由光見,以之為本。如他土瑞,六趣居首,豈為瑞本。所以他土以佛為本,若論總別,仍同因光。[4]

卷第六序品(釋白毫光)
發問序>偈頌>請答>舉疑事述請>第二、一行,舉見他土事
[句]次諸佛下,第二、一行,舉見他土事。[5]
諸佛神力、智慧希有,放一淨光,照無量國。[6]
[句]諸佛為本,即總攝餘五也。[7]
[記]言佛為本者,下凡依佛,佛之人法,由佛始終,始必歸終。 問:他土六瑞,容可因光,此土但云佛放一光,見此國界,何曾關五? 答:因光見處,一切皆妙,當知光是殊妙之本。況復諸瑞,並中為本,光即中也。他六皆中,由光亦爾。次行者,初二句歎光本,初中初一句二字舉光本,本即神力智慧。
 言諸佛者,舉諸顯一,正指釋迦。次二字正歎爾前不然,故云希有。由二事故,其光乃淨。下之二句,歎光體用。於中初句歎光體,次句歎用。所照國也,過萬八千,方云無量。故前立數,且從所表,況復諸方所照亦爾,故云無量[8]

發問序>偈頌>請答>舉疑事述請>第三、一行,請答
[句]我等下,第三、一行,請答。[9]
我等見此,得未曾有。佛子文殊!願決眾疑。[10]
[記]第三行中初二句重舉所照而歎過常。次二句舉見稱號以請答。
 云見此者。二土瑞也。與一化異故云未曾。既殊凡諂未曾不虛諸佛子等疑事不輕故重啟之非專為己故云也。[11]


卷第六序品(正釋伏難)
發問序>偈頌>請答>後五行釋伏難
[句]第二就釋伏難為二:初、四行正釋伏難;次、一行結請。[12]
發問序>偈頌>請答>釋伏難>初、四行正釋伏難
四眾欣仰,瞻仁及我,世尊何故,放斯光明?
佛子時答,決疑令喜,何所饒益,演斯光明!
佛坐道場,所得妙法,為欲說此,為當授記!
示諸佛土,眾寶嚴淨,及見諸佛,此非小緣,
發問序>偈頌>請答>釋伏難>次、一行結請
文殊當知,四眾龍神,瞻察仁者,為說何等?[13]
[句]言伏難者,文殊內心搆難,不肯時答,其意有三:一、此瑞希奇,不可倉卒,輕爾有判。二、智眾如海,謙光推高。三、靳固前卻,生眾渴仰,故以伏難,潛而拒之。
彌勒彰灼釋難,意亦有三:一、瑞大疑大,若不為釋,憂兕在懷,妨聞正說。二、眾海乃多,機在仁者。三、闔眾瞻仁,故知注誠殷重,所以彰言釋難,請令時答。[14]
[記]言構難者:構者,架也,累也,頻至於四,故云累等。彌勒節節設問,文殊皆構而拒之。
 此三意者:初意,明事大意遠;次意,將護發起、影響二眾;第三意,將護當機、結緣二眾。雖復初二,共成第三。故彌勒三意,並託機緣,故云妨聞
 「機在仁者,及以闔眾,是故託眾翻其三意,而請必答。靳,亦固也。
 《廣雅云:彊,轅也。者,[15]音似,似牛而一角,似牛非牛,故云疑兕。今憂懷不決,故云憂兕字,胡臘反,閉也。漢書云:闔眾不廌一人者,闔,盡也。當知今會,盡眾疑也。[16]

[句]初伏難者,因正請生,請云佛子文殊,願決眾疑。文殊仍此,起初伏難:汝云眾疑,眾未曾疑,若疑應問,眾既不疑,我何所決?[17]
[記]初拒中云眾未曾疑者,且據不發言者,以質彌勒。[18]

[句]彌勒即以第一偈釋云:四眾欣仰瞻仁及我。」「及我欲令我問;瞻仁欲得仁答。
文殊因此起第二難:眾同有疑不易可答待佛出定然後決疑。[19]
[記]次待佛定起者佛若定起其疑自決。[20]

[句]彌勒即用第二偈釋若有疑在懷憂兕不泰應以時答。復知如來何時起定?故言:佛子時答決疑令喜。[21]
[記]言時答催促之詞令其即答。[22]

[句]文殊因此起第三難:我與仁者同居學地欲測佛意微共籌量獨令我答於理不可!
彌勒即以第三偈釋:我亦微心下思踟躕兩楹為說妙法為當授記。故言:佛坐道場所得妙法為欲說此為當授記。
文殊因此起第四難:若如汝說即是釋疑何煩我答?
彌勒即以第四偈釋:安得以我猶豫之心而判大事?故言:示諸佛土此非小緣。
文殊伏難既窮謙光亦止後一偈結請答也。
此四伏難光宅受於次師[23]次師受於江北釗師[24]既是先賢文外巧思今用之。[25]
[記]釗師招音作劉字者誤。釗師有弟子行深[26]從支遁買山。[27]

表格 74 六十二行偈義
初五十四行頌上問
前四行問此土六瑞
文殊師利!導師何故,眉間白毫,大光普照
雨曼陀羅、曼殊沙華,栴檀香風,悅可眾心
以是因緣,地皆嚴淨,而此世界,六種震動
時四部眾,咸皆歡喜,身意快然,得未曾有
後五十行問他土六瑞
問六趣眾生
眉間光明,照于東方,萬八千土,皆如金色
從阿鼻獄,上至有頂,諸世界中,六道眾生
生死所趣,善惡業緣,受報好醜,於此悉見
問見彼佛及說法
又睹諸佛,聖主師子,演說經典,微妙第一
其聲清淨,出柔軟音,教諸菩薩,無數億萬
梵音深妙,令人樂聞,各於世界,講說正法
種種因緣,以無量喻,照明佛法,開悟眾生
問他土四眾
若人遭苦,厭老病死,為說涅槃,盡諸苦際
若人有福,曾供養佛,志求勝法,為說緣覺
若有佛子,修種種行,求無上慧,為說淨道
結前開後
文殊師利!我住於此,見聞若斯,及千億事
如是眾多,今當略說
問他土修菩薩行
我見彼土,恒沙菩薩,種種因緣,而求佛道
問檀
問捨財
或有行施,金銀珊瑚,真珠摩尼,硨磲碼碯,
金剛諸珍,奴婢車乘,寶飾輦輿,歡喜布施,
迴向佛道,願得是乘,三界第一,諸佛所歎。
或有菩薩,駟馬寶車,欄楯華蓋,軒飾布施。
問捨身
復見菩薩,身肉手足,及妻子施,求無上道
問捨命
又見菩薩,頭目身體,欣樂施與,求佛智慧
又見菩薩,頭目身體,欣樂施與,求佛智慧
問尸
文殊師利!我見諸王,往詣佛所,問無上道
便捨樂土,宮殿臣妾,剃除鬚髮,而被法服
問忍
或見菩薩,而作比丘,獨處閑靜,樂誦經典
問進
又見菩薩,勇猛精進,入於深山,思惟佛道
問禪
又見離欲,常處空閑,深修禪定,得五神通
又見菩薩,安禪合掌,以千萬偈,讚諸法王
問慧
自行
復見菩薩,智深志固,能問諸佛,聞悉受持
化他
又見佛子,定慧具足,以無量喻,為眾講法
欣樂說法,化諸菩薩,破魔兵眾,而擊法鼓
不歷次第隨見而問
問禪
自行
又見菩薩,寂然宴默,天龍恭敬,不以為喜
化他
又見菩薩,處林放光,濟地獄苦,令入佛道
問進
又見佛子,未嘗睡眠,經行林中,懃求佛道
問戒
又見具戒,威儀無缺,淨如寶珠,以求佛道
問忍
又見佛子,住忍辱力,增上慢人,惡罵捶打,
皆悉能忍,以求佛道
問禪
又見菩薩,離諸戲笑,及癡眷屬,親近智者,
一心除亂,攝念山林,億千萬歲,以求佛道
問檀
明四事施
或見菩薩,餚膳飲食,百種湯藥,施佛及僧
名衣上服,價直千萬,或無價衣,施佛及僧
千萬億種,栴檀寶舍,眾妙臥具,施佛及僧
清淨園林,華果茂盛,流泉浴池,施佛及僧
結成
如是等施,種種微妙,歡喜無厭,求無上道
問般若
或有菩薩,說寂滅法,種種教詔,無數眾生
或見菩薩,觀諸法性,無有二相,猶如虛空
又見佛子,心無所著,以此妙慧,求無上道
問供養舍利,即是問佛涅槃
總標佛滅起塔
文殊師利!又有菩薩,佛滅度後,供養舍利
明塔數
又見佛子,造諸塔廟,無數恒沙,嚴飾國界
明塔量
寶塔高妙,五千由旬,縱廣正等,二千由旬
明塔相
一一塔廟,各千幢幡,珠交露幔,寶鈴和鳴
明供養
諸天龍神、人及非人,香華伎樂,常以供養
文殊師利!諸佛子等,為供舍利,嚴飾塔廟,
國界自然,殊特妙好,如天樹王,其華開敷
後八行請答
舉疑事述請
舉見此土事
佛放一光,我及眾會,見此國界,種種殊妙
舉見他土事
諸佛神力、智慧希有,放一淨光,照無量國
請答
我等見此,得未曾有。佛子文殊!願決眾疑
釋伏難
正釋伏難
四眾欣仰,瞻仁及我,世尊何故,放斯光明?
佛子時答,決疑令喜,何所饒益,演斯光明!
佛坐道場,所得妙法,為欲說此,為當授記!
示諸佛土,眾寶嚴淨,及見諸佛,此非小緣,
結請
文殊當知,四眾龍神,瞻察仁者,為說何等?













[1] 《妙法蓮華經文句》,CBETA, T34, no. 1718, p. 32b07-b09
[2] 《妙法蓮華經》卷一,CBETA, T9, no. 262, p. 3b29-c01
[3] 《妙法蓮華經文句》,CBETA, T34, no. 1718, p. 32b10
[4] 《法華文句記》,CBETA, T34, no. 1719, p. 202c15-c18
[5] 《妙法蓮華經文句》,CBETA, T34, no. 1718, p. 32b11
[6] 《妙法蓮華經》卷一,CBETA, T9, no. 262, p. 3c01-c02
[7] 《妙法蓮華經文句》,CBETA, T34, no. 1718, p. 32b12
[8] 《法華文句記》,CBETA, T34, no. 1719, p. 202c19-203a01
[9] 《妙法蓮華經文句》,CBETA, T34, no. 1718, p. 32b12
[10] 《妙法蓮華經》卷一,CBETA, T9, no. 262, p. 3c02-c03
[11] 《法華文句記》,CBETA, T34, no. 1719, p. 203a01-a06
[12] 《妙法蓮華經文句》,CBETA, T34, no. 1718, p. 32b13-b14
[13] 《妙法蓮華經》卷一,CBETA, T9, no. 262, p. 3c04-c10
[14] 《妙法蓮華經文句》,CBETA, T34, no. 1718, p. 32b14-b21
[15] 兕:音ˋ。古書上所说的雌犀牛。
[16] 《法華文句記》,CBETA, T34, no. 1719, p. 203a06-a16
[17] 《妙法蓮華經文句》,CBETA, T34, no. 1718, p. 32b21-b24
[18] 《法華文句記》,CBETA, T34, no. 1719, p. 203a17
[19] 《妙法蓮華經文句》,CBETA, T34, no. 1718, p. 32b24-b27
[20] 《法華文句記》,CBETA, T34, no. 1719, p. 203a18
[21] 《妙法蓮華經文句》,CBETA, T34, no. 1718, p. 32b27-b29
[22] 《法華文句記》,CBETA, T34, no. 1719, p. 203a19
[23] 次師,《高僧傳》八,乃慧次法師。
[24] 釗師,乃梁南o寺慧釗法師,《法苑珠林》四十九卷。
[25] 《妙法蓮華經文句》,CBETA, T34, no. 1718, p. 32c01-c11
[26] 行深,也許是法深法師?
[27] 《法華文句記》,CBETA, T34, no. 1719, p. 203a19-a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