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6日 星期五

法華三部的由來


平時在早晚課所誦的《法華經》,是鳩摩羅什法師所翻譯的。既然是《法華經》,怎麼還會有「法華三部」的名詞呢?

佛陀一生說法共約四十九年,主要可分為五個時期: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以及法華涅槃時。法華三部經,即是法華涅槃時期的主要經典之一。「法華 三部」就是由後來的祖師大德依其性質歸納,依據經典內容歸類屬於法華系統,與《法華經》有關係的,前後有《無量義經》,還有《觀普賢經》,這二本經就會合 在法華部裡面。

佛陀為眾生說法,分成五段時間。這是佛陀分的嗎?不是。是後來研究佛法的大德祖師把它歸類,發現《無量義經》與《法華經》是有關聯。實則譯經的不是同一個人,也不是在同一時期繹出。翻譯藏經很不容易,有能力譯經的人也許看到哪一本經心生歡喜,就著手翻譯,所以譯經的前後次序是也是同樣要看因緣。其實佛陀的 說法,總而言之是應機逗教,後來的人慢慢歸類起來。所以這個「時」,也是祖師大德歸納下來的。

在2008年7月15日的晨語上,證嚴上人開示:「華嚴時,佛陀直指人心見性,但是,人的心還是無法自己見自我的本性,所以佛陀才要再用四十幾年間,循循 善誘。為了眾生根機不齊,佛陀才要設教,從『阿含』開始,適應眾生的根機,再經過了「方等」,再經過「般若」,才能歸入真行道來,那就是《法華經》。

《法華經》就是佛陀的本懷。《法華經》裡也這麼說,《法華經》是真實法,《法華經》是佛的本懷,每一尊佛出世來人間,無不都是為了講《法華經》,《法華經》就是每一尊佛他心中最重要的法。所以,要講《法華經》之前的四十二年間,需用很多的方法來引導眾生。

從「般若」轉入『法華』來,還需要有一個轉折,收攝過去種種方便法,準備趣入真實法,即是《無量義經》,《無量義經》就是法華的開經。

但是《無量義經》,是不是開始在譯經時,就在法華的前面就已經譯出了《無量義經》呢?不是。按照這樣去追究起來,《法華經》是比《無量義經》先譯出來。」

在《法華經》翻譯之後,一位曇摩蜜多譯出了《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一卷,這是在《法華經》譯後的四、五十年間。相隔沒多久,在南齊高帝的時代,一位從天竺來的曇摩伽陀耶舍,他可以通中國南方某一省的語言,所以他翻譯出這《無量義經》一卷。

據此來說譯經的時間,《法華經》在前面,後面就是曇摩蜜多譯的《觀普賢菩薩行法經》。《觀普賢菩薩行法經》是在《無量義經》前面翻譯的,但是時代差沒多久。

後來的大德祖師,他們在研究經法時做整理,感覺哪一本經應該與《法華經》有關。就好像天台智者大師,他研究法華部,他就同時會引出《無量義經》,根據這樣的分類別門,把《無量義經》《觀普賢菩薩行法經》就與《法華經》來歸納起來。

所以,後來的人就將《無量義經》,視為《法華經》的開經——要說《法華經》之前的前序。《觀普賢菩薩行法經》算為結經。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與《法華經》也有關係,因為希望人人除了能走入人群,也要重視內修。所以《觀普賢菩薩行法經》完全就是教法──如何懺悔,如何好好修行這個教法。所以《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也很重要,稱為結經。

(整理自:《菩提心要》第492集 《無量義經》楔子--追本溯源〉

http://tw.tzuchi.org/innumerable_meanings/index.php/component/k2/item/2428-%E6%B3%95%E8%8F%AF%E4%B8%89%E9%83%A8%E7%9A%84%E7%94%B1%E4%BE%86

2 則留言:

  1. 阿彌陀佛

    感恩法師精闢說明
    法華三部的由來~
    方才明白序品第一中
    世尊為諸菩薩說大乘經名無量義
    為法華經的開經典故.



    三寶弟子
    頂禮
    合十

    回覆刪除
  2. 常進菩薩,阿彌陀佛!

    所以法華有三部之分,也是因為翻譯與流通等因緣。
    聖嚴師父有開示過無量義經,講的很棒,可以參考喔!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