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0日 星期五

「法華三昧行法」定名確認




 《法華三昧懺儀的名稱,有法華三昧行法法華三昧儀法華經三昧儀」等,於近代中流通的版本,也有「法華三昧寶懺」、「法華三昧懺儀軌」等名稱。

 在大藏經中的標題之下,還有「法華三昧行事運想補助儀、禮法華經儀式」的標註,此並非副標題,而是指〈法華三昧行事運想補助儀〉、〈禮法華經儀式〉,將此二篇文附在法華三昧懺儀》之後,此可能是編輯大正藏時所附上

 這一陣子在編輯「法華三昧懺儀」時,其實對名稱做了很多次的思量,也一直與英善老師討論。其實印隆較不想用「懺儀」,是因為怕大家會偏重「事儀」的行法,將之當成一種宗教儀式來進行。智者大師的用心是希望行者藉事顯理,如實觀修,因此採法華經觀普賢菩薩行法經等諸大乘經典之精義,而揭示法華三昧之方便及正修的行儀,是一部具有法華經精神、觀諸法實相之理的三昧行法。

 其修持精義除了十法具足外,「六時五悔」更是重點,「懺悔、勸請、隨喜、發願、迴向」都是「悔」,因此不是只有「懺悔」。另外內容還包含禮拜、行道、誦經、坐禪等,為修持期間的半行半坐之種種行法。

 印順法師解釋(經懺法事華雨集第四冊)云:
「懺」,通俗的說是「懺悔」。早期集成的『舍利弗悔過經』,傳出了「三品法門」──悔過,隨喜,勸請…..是在十方現在佛前懺悔的(與律制的懺法不同),所以含有稱念佛名與禮佛;末了,要發願,迴向。這一法門的經典不少,主要為:禮十方佛,稱(名)讚佛德,供養佛,懺悔業障(擴充到三障、五障),隨喜,勸請(二事),迴向。……這樣修行,信願力增強,就能進修六度等菩薩大行(『十住毘婆沙論』卷五六)。
天台智者大師立「五悔法」:懺悔,勸請,隨喜,迴向,發願,作為法華觀門的助行(『摩訶止觀』卷七下)……以懺悔為要門的方便修行,促成「大乘佛法」相當的發達。如『大正藏』「經集部」(卷十四),從(四二六)『佛說千佛因緣經』,到(四五九)『文殊師利悔過經』,都有相同的意義:稱佛名號,可以懺除業障,往生淨土。而稱念佛名等,還有種種現生功德,與『般若經』等所說讀誦經典相同,所以誦經也好,(念佛)禮懺也好,有共通的意義而被聯合起來。「經懺」的成為一詞,也許因此而來。

 「懺悔」的意義隨著時代演變,也開展融合不同面向,又由於元代以後使懺法落入應院的世俗心態,讓大眾誤解了懺法所深蘊的修持意涵。智者大師曾說過,懺悔意義極深極遠,能滅無明大罪,只是現在許多人修持懺法,大多只是想求現世利益的懺罪,而忘記了祖師大德制懺的本懷。

 智者大師制有「方等三昧行法」等,而《大悲懺法》原是「《大悲咒》行法」。在與英善老師討論多次後,決定直接採用《法華三昧行法的名稱,因為《法華三昧行法》可以包括《法華三昧懺儀》,強調懺儀,比較針對初學者而言,但用意仍在於達成法華三昧

 目前與英善老師持續討論與編修,來回已有七次以上。英善老師非常用心與細心,有時候我們針對一個標讀,就可以討論數次。感恩有英善老師的指導,方能使「法華三昧行法」如理如法的呈現,祈願編修能早日圓滿流通,饒益有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