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0日 星期五

高祖無畏論主龍樹大師

高祖無畏論主龍樹大師
 南宋沙門士衡編


《天台九祖傳》

高祖龍樹菩薩,南天竺國梵志種大豪貴家也。[1]始生於樹下,由龍成道,因號龍樹。幼而聰哲,才學超世,處在襁褓[2]聞諸梵志誦四韋陀典,各四萬偈,偈有四十二字,背誦其文,又領其義。弱冠馳名,獨步諸國,世學藝能、天文地理、圖緯秘讖,及余道術,無不綜練[3]

結友三人亦一時之傑,一日相與議曰:「天下義理,可以開神明悟幽旨者,吾等盡之矣。更以何方自娛,唯有追求好色縱情極欲。是不亦樂乎?然諸梵志勢非王公,何由得之。可求隱身之術,斯樂可辦。」四人相視,莫逆於心,同至術家,求隱身法。
術師念曰:「此四梵志擅名一世,草芥群生,今以術故屈辱就我,此人才明絕世,所不知者唯此賤法,若授其方,則永見棄。且與彼葯,使不知之,葯盡必來。永當師我。」
各與青葯一丸告曰:「汝於靜處。以水磨之用塗眼,驗形當自隱。」
龍樹磨葯聞香,盡知藥名,分數多少錙銖[4]無失,還向其師,具陳此葯有七十種,名字兩數皆如其方。
術師驚問:「子何以知?」答曰:「葯有氣分,何以不知?」
師即嘆服乃曰:「若斯人者,聞名猶難,況我親遇。」
而惜斯術,即以其法具授四人。
得術隱身,游百自在,入王宮中,宮中美人皆被侵陵,百餘日後,懷妊者眾,以事白王,王不悅曰:「此何不祥。」召諸智臣,以問其故。
時有一臣白王:「此之所為不出有二,一鬼、二術,可以細土置諸門中,令人守衛斷往來者,若是方術,足跡自現,若是鬼魅,入必無跡,人可兵除,鬼當咒滅。」
王用其計,備法試之,見四人跡,即閉諸門,數百力士揮刀空中斬三人首,近王七尺刀所不至,唯有龍樹,斂身屏氣,依王而立,故不被斬。

因時始悟欲為苦本,厭欲心生,發出家願:我若得脫,當詣沙門求出家法。
既而得出,入山至一佛塔,出家受戒。九十日中,誦三藏盡,通諸深義,更求異典,都無得處。遂向雪山,見一比丘,以摩訶衍而授與之,讀誦愛樂,雖達實義,未獲道證,辨才無盡,善能言論。外道異學沙門義士,咸皆摧伏請為師範。即便自謂:「我是一切智人。」
生大憍慢,心自念言:「世界法中,津途無量,佛經雖妙,句義未盡,我今更敷演之,開悟後學,作是念已。」便欲為之,立師教戒,更造衣服,令附佛法,而少有不同,欲除眾情,示不受學,選擇良日,便欲行之,獨處靜室水精地房。

大龍菩薩愍其若此,即以神力,接入大海,至其宮殿,開七寶函,以諸方等深奧經典無上妙法授與。披讀九十日中,通解甚多,其心深入,體得實利。
龍知其心而問之曰:「看經遍未。」
答曰:「汝經無量,不可得盡,我所讀者足滿十倍過閻浮提。」
龍言:「忉利天上所有經典倍過於此百千萬倍,諸處此比不可稱數。」
爾時龍樹既得諸經,豁然通達,善解一相,深入無生,法忍具足,龍知悟道,還送出宮。

時南天竺王生大邪見,承事外道,毀謗正法。龍樹為化彼故,躬持赤幡,在王前行,經歷七年,王始怪問:「汝是何人,在吾前行。」
答曰:「我是一切智人。」
王聞是已,為之大驚。遂問之曰:「一切智人甚為希有,汝自言是,何以取驗。」
答曰:「王欲知者,宜當見問。」
王即自念:「我為智主大論議師,問之能屈,未足為奇,或不如彼,此非小事。」默然不問,便是一屈遲疑良久,俯仰問曰:「天今何為。」
答曰:「天今正與阿修羅戰。」
王既聞已,譬如人噎,[5]既不得吐又不得咽[6]欲非其言,無以為證,欲是其事,無以為明。擬議之間。
龍樹復言:「此非虛論,王小待之,須臾當驗。」語訖,空中刀劍戈戟相繼而落。
王言:「干戈矛槊
[7]雖是戰器,那知是天與修羅戰?」
答曰:「以之虛言,不如驗之以實。」
言已,修羅耳鼻從空而下,又令王臣眾等見空中兩陣相對,王始稽首,受其道化,殿上萬婆羅門因就出家。時於此國大弘佛教摧伏外道,廣開摩訶衍義,造優波提舍十有萬偈。莊嚴佛道,大慈方便,如是等論各五千偈。今摩訶衍教大行於天竺,造無畏論,滿十萬偈。中論出無畏部中,凡五百偈。

時有婆羅門,善知咒術,欲以己能與龍樹爭勝,白彼王言:「我能伏此比丘。」
王言:「汝甚愚痴,此菩薩者。明同日月,智齊眾聖,汝今庸劣,豈可為比?」
婆羅門言:「王為智人,宜以理驗,大王云何逆見凌懱[8]。」
王見言至,恭請龍樹,清旦俱集政德殿。時婆羅門即於殿前咒作大池,廣長清凈,池中出生千葉蓮華,自坐其上,語龍樹曰:「汝處於地,類同畜生,我居華上,智慧清凈,寧敢與我抗言議論。」
爾時龍樹亦以咒力化為白象,象有六牙,行池水上趣其華座,以鼻繳[9]拔高舉擲地,時婆羅門傷背委困,即便摧伏歸命龍樹:「我甚頑嚚犯逆大師,惟願愍哀聽我悔過。」龍樹慈矜度令出家。

時有一小乘法師,見其高明,常懷忿嫉,龍樹深知,既所作已辦緣謝化成,將欲示寂,因問小乘師:「汝今樂我久住世否。」
彼曰:「仁者實不願也。」於是龍樹即入靜室,經日不出,弟子咸疑,推戶視之,遂見蟬蛻[10]而去。

 天竺諸國並為立廟,種種供養敬事如佛,其母樹下生之,因字阿周陀那,阿周陀那,樹名也,以龍成其道故,以龍配字,號曰龍樹。假餌仙藥長壽住世,三百餘年任持佛法,其所度人不可稱數。如付法藏傳入楞伽經第六云:「大慧汝當知,善逝涅槃后,未來世當有持於我法者,南天竺國中大名德比丘,厥號為龍樹,能破有無宗,世間中顯我無上大乘法,得初歡喜地,往生極樂國,此佛金口懸記也。」


天臺宗初祖--印度龍樹菩薩

龍樹菩薩,約生於西元150至250年間,南印度維達婆(Vidarbha現代比爾哈地區)人,屬於「南俱尸羅國」的婆羅門族。聰明才智,遍學世間學,與至友三人均是「外道」,而且耽迷慾樂,不務正業。後因契友三人均死於亂刀之下,始悟「欲為苦本,眾禍之根,敗德危身」,當下立誓:「若得脫身,當詣沙門,受出家法。」由此至一佛寺,隨上座比丘出家受戒。

  龍樹於九十日內遍學三藏典籍,猶未適意,更至喜馬拉雅雪山處,隨一長老僧學習大乘典籍。一生大部份時間停留於南印度的室利巴爾伐陀(SriParvata),這也是他弘揚大乘空觀的重要地區。

  龍樹為了弘揚正法,曾經幾次與外道鬥法,終於引度外道入佛。又為度化引正王,曾經應徵從軍作戰,前後七年間,「不食廩,不取錢」(從軍作義工),而又勇猛多謀。國王終於召見龍樹,展開熱烈辯論,至終,「王乃稽首,伏其法化」,成為佛教的護法仁王。在同一時間,「殿上有萬婆羅門,皆棄束髮,受成就戒」。龍樹經七年努力,終於在一日之間度化了國王及貴族上萬人。

  根據《大唐西域記》載,中印度憍薩羅國的引正王,為了護持龍樹弘揚的大乘佛教,在該國西南三百里的黑蜂山,建大伽藍,亭臺樓閣,巍峨莊嚴,鑄有多尊等身高的金佛。又有千餘僧眾,淨人數百,居住其中。還設有「藏經樓」 龍樹曾撰《密友書》,寄與娑多婆漢那王(引正王),在我國有三種譯本,其中以義淨所譯《龍樹菩薩勸誡王頌》較為完善。據聞義淨遊印度時,曾見兒童背誦這部作品,成人亦作為終身學習要典。連鄰國的佛教徒也遠來參學,提婆菩薩即是其中傑出者。其度化之廣之深,可見一斑。 玄奘大師所說「照耀世界的四個太陽」,其中之一就是龍樹菩薩(其他三者為馬鳴、鳩摩羅多、聖天)。

  龍樹菩薩,是印度大乘佛教中觀學派的創始人,有第二佛陀之稱。因他撰寫許多論書,又有「千部論主」美譽。所著論典被中國大乘八大宗派所根據,其中《大智度論》、《中論》等論典,即是天臺宗所根據的論書。

龍樹的「性空般若學」,是到了鳩摩羅什翻譯龍樹著作後,才漸為中國人所識。羅什及其弟子僧肇等人,排斥格義之迂腐,修正六家之偏失,宗主龍樹與提婆論典,闡明性空的中道,成為中國佛教各宗派的基礎,被譽為中國八宗共祖。



[1] 龍樹菩薩,生於佛滅七、八百年左右(西元四世紀)的南印度維達婆國婆羅門家。
[2] 舉兩切,下音保,小兒衣也。
[3] 上子宋切,下郎殿切
[4] 上音緇。下音殊,
[5] 乙結切。
[6] 音咽。
[7] 上音謀,建於兵車,長二丈,下音朔,丈八曰槊。
[8] 莫結切,侮也。
[9] 音皎,纏也。
[10] 音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