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9日 星期日

斌宗老法師傳



斌宗老法師傳

現代台宗名德略傳/《天台教學史》/慧岳法師編撰

斌公(1911-1958),俗姓施,一九一一年二月初五日,誕生於台灣鹿港鎮。上人少時智慧超人;五歲就有成人智慧,能教化同伴小朋友們行善。六、七歲時,已略通粗淺文字。坐立端正,品性良好,濃眉巨目,且有驚人的記憶力,喜讀經書吟詩。

年十二,始正式受教於私塾,但教師所教有限,深感不足。是時的私塾對學生是採個別教授,因此,上人就購買許多不同類的書籍,當教師給同學們講解其他課程時,則虛心站在身邊旁聽,所讀科目甚多,文、史、詩、詞均有之。
上人極用功,讀書不分晝夜,往往因之過度疲倦,有時甚至體力不支而伏在桌上假寐!如是一年,所學多常人數倍,且較諸正式受課的同學精通,常為同學們的助教師。

是時有一較年長的同學,在學做詩,上人也在旁聽,約學半年的時間。有一日,同學求其師題詩於扇上,師以事忙而尚未顧及,上人乃作:「緣柳萋萋淡月幽,清江曲曲杭汀州,平沙一片萬餘里,靜夜無人水自流」一詩,以和扇上秋月乘涼柳下的佳景。教師驚其神慧天才,嘉許備至,此後為之倍加指導,上人的學問,更得一日千里的進步!

十四歲那年春天,遇一賣古書者,購得佛經(三世因果經)一冊,讀之得悟世間無常,乃發心出家學佛,救度眾生之宏願!是以在同年四月初七夜,逃往獅頭山,投禮閑雲禪師出家。

一九三一年(上人二十一歲),由基隆乘船到廈門,轉福建鼓山湧泉寺,參訪虛雲老和尚;再至天童寺受具足戒。

 一九三五年五月初,游奉化雪竇寺,可惜!未遇太虛大師,轉往寧波觀宗講寺(按:上人那時,如果得遇太虛大師,也許會追隨大師到武昌佛學院,學習新僧教育,那麼回台後,必能創建一所很有規模的佛教大學是無疑的。老實說,憑上人的德望,及僑居日本之三弟(施元吉)的雄厚經濟力量,絕對是無問題)。

上人到觀宗講寺弘法社參學時,適寶靜老法師當主講。一日,寶老法師出一問題:「彌殺彌慈」,係取材自指曼外道—央屈摩羅之故事,試問其道理何在?令諸學生作文申答,諸生均不得要領,無從下筆。
上人即撰文發表於『宏法月刊』,但未署法號,寶老法師讀該文後,驚嘆作者的學力超群,見地殊勝,後來查知是上人所作,嘉許備至,且決定聘請上人任副講法師。
上人知道被聘為副講時,即乘夜整裝,在黎明潛離觀宗寺,事被寶老發覺,遂令人追回,使者追了六、七里路,力陳寶老聘請之至意,但上人卻托使者,轉呈寶老說:「不遠千里前來內地,目的在求學,絕無意講授,老法師慈意,至為感念!但無論如何不能應命」。遂趕程入天台山,親近靜權老法師。

上人在天台山,考入專修部攻讀,恭聽靜老講過『天台四教儀』、『法華經』及其他天台教觀,且夜間利用佛前的海明燈讀經。
經過三年時間,已將大藏經中的重要部分,幾乎全部熟讀。後來被請任為副講法師。

上人內渡之初,本「作十年游」的計劃,不幸被七七事變(一九三七)發生,中日關係惡化,上人是台灣籍,恐被當局誤解,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因此不得不離開天台而回台灣。時為一九三九年,上人二十九歲。

上人自回台後,應請到各處去弘揚佛法,都以天台家規而宣揚。
至一九四三年,創建法源講寺於新竹市古奇峰。
一九四六年(即台灣光復后),上人感到過去的台灣佛教,深受日人的遺毒不少,故欲顯明祖國佛教的正統,遂創設佛學高級研究班於法源寺內,自任主講。一九四九年冬改稱:南天台佛學研究院,為專門造就弘法人材的學府。

自一九四九年,大陸上不少的高僧大德來台,上人至以欣慰!認為寶島佛教之黃金時代來臨,不但不怕台灣的佛教,被日人遺毒所流弊,且是佛教復興的瑞兆,故極鼓勵台籍的信徒們,多去恭聽大陸來的諸法師之說法。

一九五五年應信徒之約,到台北說法,同時創立南天台弘法院於台北市中山北路。
一九五六年春,創建法濟寺於碧潭涵碧峰上(現遷建於石碇鄉弔橋)。

一九五八年二月十九日,在念佛聲中安祥圓寂於台北市南天台弘法院。壽四十八,僧臘三十四,戒蠟二十五。舍利奉安於新竹法源寺。
(本文乃鄭焜仁居士撰,略抄自『斌宗法師遺集』)

1 則留言:

  1. ......

    斌宗法師 ─ 法源寺開山祖師

    法源寺開山祖師斌宗法師禮閒雲(妙禪)老法師出家,斌老生平除了法義、修行深入之外,也擅詩詞、書法。在台灣開啟講經說法及研究佛法之先,生平講經研經不輟,西元1958年示寂。

    法源寺開山祖師斌宗法師(1911~1958),俗姓施,鹿港人氏,少時聰穎,能詩文。十四歲時,遇一估書商鬻經典佛書,上人好奇購之,從經藏中深悟世間 無常,自此發出家學佛、救度眾生之願;故欲往法雲寺出家,遭親人反對,禁於樓上。爾後出家心志彌堅,日常生活持素守戒、讀經禪坐宛如出家人之行止。西元 1924年夏,於苗栗獅頭山金剛寺披剃,禮閒雲妙禪法師(1886-1965)出家。

    大陸參學

    三年後,結茅獨居於汴峰六年,授徒維生,拒受任何供養,在「簞瓢屢空」的情形下,仍自研法華、楞嚴諸大乘經典。往來皆鴻儒墨客,過著怡然樂道的生活。當 時,台灣佛教多泥於「應酬佛事」的層面,上人慨然以扶敝起衰為己任,決心內渡求法。西元1933年赴大陸,先至福建遊學,得參訪虛雲老和尚。翌年春於天童寺受 具足戒於圓瑛法師,23年秋發足雪竇,步行九華。24年遊奉化雪竇寺,從而至觀宗寺從寶靜法師參學,法師驚其學力欲聘為副講,上人辭而不就,遂往謁天台靜 權法師,甚得器重,三年內焚膏繼晷,熟讀大藏精義,繼而於天台任副講法師。

    首開台灣講經說法風氣之先

    西元1937年全面抗戰起,上人離開內陸歸台,返台不久,即南下龍湖庵弘法,首開台灣僧人研究經典之風氣。上人講經弘化,依遵天台家法。說理精闢,深入淺出,法緣殊勝,每每座無虛席。

    法源寺落成

    西元1942年冬,法師受新竹檀信之請掛錫新竹法王寺,為諸弟子開示法要,途經古奇峰,觀其依山面海,寬闊幽雅,遂有結茅終老之志。日據時代這裡設有「大觀山 館」,為新竹八景之一,前清劉欽差曾在這裡立有「福泉」石碑一座。地主陳新丁感母示夢,乃獻其地,遂建法源寺,西元1944年法源寺落成,上人常年住錫弘化於此。西元38年設「南天台佛學研究所」,西元1951~1954年閉關三年為諸學子講學,西元1955年又創設「南天台弘法院」於台北。

    上人示寂

    上人因南北講經,弘法過勞,於西元1958年2月觀音成道日果滿示寂於弘法院,春秋四十八,僧臘三十四,戒臘二十五。荼毗獲舍利百餘,內外瑩澈,咸嘆希有。上人乃「解」、「行」並重之高僧,一生大慈大悲弘法利生,戒行極其莊嚴。身後著有《阿彌陀經要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要釋》、《山居雜詠》、《雲水詩 草》、《煙霞吟稿》、《雪竇遊記》等書行世。一生講經說法、著書立說為主,書法及詩詞著稱,為法源寺立下風格典範,為後世所應依循學習。

    弘法簡歷 ......

    ( copy from : http://www.chuefeng.org.tw/greatmaster_passdown.aspx )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