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宗二十八祖東禪月亭大師
千松大師(1531—1588),名明得,號月亭,以紹隆萬松禪師天臺教法,故號「千松」,俗姓周,烏程(今浙江吳興縣之古菰城)人。
年幼時,絕頂聰明,岐然不凡。小時隨父至西資道場參加佛事,他指著壁間所畫羅漢像問父親:「是僧還是俗?」父親說:「是僧。」千松聽了很高興。說:「我要當和尚。」於是力求出家,父母不從。
年十三,投本邑雙林慶善庵,從真詳為師。初習《瑜伽》教法,越四載祝發。後拜謁百川禪師,請求出世。因法機不契而離去。因而單衣芒鞋,遍游叢席,匍匐叩請,備曆艱辛,發憤勵志,自念般若。
自感緣薄,遂投上天竺,哀懇觀音大士,祈值明師。途經中天竺時,聞萬松禪師在此說法,遂入禮謁萬松,松問:「大德何來?欲求何事?」千松說:「欲叩普門求良導。」萬松豎一指說:「且去禮拜了觀音大士再來相見。」千松剛退下,頓有所悟。於是泣然再拜,求決生死大事。萬松說:「你欲脫生死,須知生死無著始得。」授以攝心念佛法,因留侍左右,朝夕參承,得楞嚴大旨。同時依松師受具足。
師在此時間長達十年之久。孜孜不倦,苦心鑽研。一日,閱《楞嚴經》至「清淨本然,雲何忽生山河大地」時,恍然若雲散長空,寒蟾獨朗,豁然契入,遂作偈呈萬松。偈云:
楞嚴經內本無經,覿面何須問姓名。
六月炎天炎似火,寒冬臘月冷如冰。
萬松看後,撫著他的額頭囑咐說:「你既悟教乘,他日江南講肆,在此可以求得你企求的向上大事,至此你也就可以明白了。」
楞嚴經內本無經,覿面何須問姓名。
六月炎天炎似火,寒冬臘月冷如冰。
萬松看後,撫著他的額頭囑咐說:「你既悟教乘,他日江南講肆,在此可以求得你企求的向上大事,至此你也就可以明白了。」
松寂後,改師祇園和尚,師住徑山,為眾僧負米采薪,不憚勞苦。
一次,偶然行至林麓間,有虎盤踞路上,師只顧卓錫前往,虎即遁去。
師在徑山,結茅于淩霄峰絕頂,獨坐三年。一日,夢游兜羅綿世界,[1]登座闡華嚴奧旨,乃作偈雲:
從本已來無,今日何曾有?
一毛頭上現,虛空笑開口。
下座後白萬松老人,萬松說:「這是聖力的加被,也是吾道即將盛行的標誌。清涼一宗亦將會大大振興。」又一夕初夜趺坐,豁然覺得心境冥會,疑滯冰釋。復躍然作偈云:
千年翠竹萬年松,葉葉枝枝是祖風。
雲岳高嶺棲隱處,無言杲日普皆同。
從本已來無,今日何曾有?
一毛頭上現,虛空笑開口。
下座後白萬松老人,萬松說:「這是聖力的加被,也是吾道即將盛行的標誌。清涼一宗亦將會大大振興。」又一夕初夜趺坐,豁然覺得心境冥會,疑滯冰釋。復躍然作偈云:
千年翠竹萬年松,葉葉枝枝是祖風。
雲岳高嶺棲隱處,無言杲日普皆同。
師在徑山,力參三年,終悟心源。後居嘉興東山說法,眾當逾千。
師禮萬松塔云:「老漢不我欺也。」自此道譽益隆,學者輻輳,四方交聘,歲無虛日,開堂靈隱,門庭嚴峻。
其後,師來到祖庭天臺山,見這裡「彼中緇素,邪正淆混」[2]。師在天臺山宣講《華嚴》等經,教化信仰外道一千餘人。講經沒有完,只見堂內遍生寶花,後人便把這個講堂,稱之為「湧蓮堂」,並豎以匾額。天臺教乘得以轉機,是師之功德也。
師闡玄談經于大中庵三日,庵遭火災,獨師之丈室,巋然無恙。此時,師夜夢文殊乘獅載己乘空而去。後不數月,果有五台陸公率眾命講《華嚴經》于秀水(舊縣名,今浙江嘉興)之東禪,師樂此幽雅偏僻之處,乃相與修繕法雲堂以居,並號以「東禪」,遂為示寂之所也。
師為人修於玉立,性度高簡,堅忍伉直,以道自重。遇公卿從不降禮作卑諂態,而對於一般見識的小人或無知的僧人,若對師怒駡,從不計較。
師保護正法,百折不回,毅然不為身謀,不為他人所用。
師寓居天池時,曾有一富豪隨一妓女來寺院寮房,被師見著,立刻把他驅逐出去,無所顧忌。
五台陸公率領的聽經人中,有信仰和崇敬「真武」[3]的,在殿堂裡還供奉著「真武」神像,尊其為祖師。師見之曰:「真武不過是個神主,保護一方而已。何必如此奔走,從北方帶到南方,搞得天下若狂幹什麼呢!釋迦牟尼為天人師,你們既然信奉佛法,就應以佛像供奉之。」師引導許多後學,信奉皈依佛教,許多縉紳成為護法金湯。
師于萬曆十六年(1588)歸寂。年壽五十有八,僧臘四十有六。
師與五台陸公有法喜深緣,陸公為師墓作志銘曰:「惟師以苦行得見地,以強毅任永法,余獲交師三十年,所受教益非一,期晚年相與修東林故事,而師先化去,誰為餘作蓮邦指南車耶!」後塔遷至徑山。
位列台宗二十八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