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1日 星期六

八祖傳持教觀左溪玄朗大師



八祖傳持教觀左溪玄朗大師
南宋沙門士衡編

《天台九祖傳》 

八祖左溪尊者,諱玄朗,字慧明,姓傅氏。其先浦陽郡江夏太守拯公之後,曹魏世避地於江左,則梁大士翕之六代孫,遂為烏傷人也。母葛氏初妊,夢乘羊車飛空躡虛,而覺身重,自茲已后,葷血惡聞,殆乎產蓐,亦如初寐,后心輕體安,嬰兒不啼。唍[1]爾而笑。 
  九歲出家,師授其經,日過七紙。
如意元年閏五月十九日,敕度配清泰寺。弱冠遠尋光州岸律師,受滿足戒,旋學律范。又博覽經論,搜求異同,尤切涅槃,常恨古人雖有章疏,判斷未為平允,往在會稽妙喜寺,與印宗禪師商搉[2]秘要,雖互相述許,大旨未周。
聞天台一宗可以清眾滯,可以趣一理,因詣東陽天宮寺小威法師,竭力以親附之。不患貧苦,達法華、凈名、大論、止觀禪門等,凡一宗之教跡,研核至精。
后依恭禪師,重修觀法。博達儒書,兼閑道宗,無不該覽,雖通諸見,獨以止觀,以為入道之程,作安心之域。雖眾聖繼想,而以觀音悲智,為事行良津,游心十乘,諦冥三觀,四悉利物,六即體遍。雖致心物表,身厭人寰,情捐舊廬,志棲林壑,唯十八種十二頭陀,隱左溪岩,因以為號。獨坐一室,三十餘秋,麻紵為衣,糲蔬充食,有願生兜率宮,必資福事,乃營殿壁,繢觀音賓頭盧像,乃焚香斂念,便感五色神光,道俗俱瞻,嘆未曾有。此後或猿玃來而捧缽,或飛鳥息以聽經。時有盲狗,來至山門,長嗥宛轉於地,師憫之,焚香精誠,為狗懺悔,不逾旬日,雙目豁明。

至開元十六年,刺史王止容,屈師出山,暫居城下,師辭疾仍歸本居,厥後誨人匪倦,講不待眾。一郁多羅四十餘年,一尼師壇終身不易,食無重味,居必偏廈。非因尋經典,不然一燭;非因覲聖容,不行一步,其細行修心,蓋徇律法之制,遂得遠域沙門,鄰境耆耋,擁室填門,若冬陽夏陰,弗召而自至也。
其寺宇凋弊,乃指授僧靈稟,建其殿宇,形像累二,磚塔繢事,不用牛膠,悉調香汁,天台之教鼎盛,何莫由斯也。
心不離定中,口不嘗藥味,耄期之歲,同於壯齡,一日顧謂門人曰:「吾眾事雲,畢年旦暮焉!六即道圓,萬行無得,戒為心本,汝等師之。」天寶十三年九月十九日,薄疾而終,春秋八十有,僧夏六十有一。
四輩號慟,如慕如疑,香木幢幡,雷動山谷,鄉人或夢師居寶閣第四重者,寤告鄰與之夢協,兜率天者第四天也,願力所屆,廣度人天。既荼毗已,門人分半舍利,建塔於州之東源,申永慕也。

生嘗撰法華經科文二卷,付法弟子,衢州龍丘寺道賓,凈安寺慧從,越州法華寺法源,神邕常州福業寺守真,蘇州報恩寺道遵,明州大寶寺道原,婺州開元寺清辯,齠年慕道。志意求師,不逾三年,思過半矣,行其道者,號左溪焉,第其傳法,號八祖矣,禹山沙門神回著乎真贊。


出處:佛光電子大辭典p2030

        673754)唐代僧。乃天台宗第八祖。婺州烏傷縣(浙江義烏)人,一作東陽(位於浙江)人。俗姓傅,傅大士之六代孫。字慧明,號左溪。九歲出家。
武后如意元年(692,中宗嗣聖九年),二十歲,蒙敕住東陽清泰寺。因就光州岸律師受具足戒,從學律儀經論,常恨古人章疏之判斷有不允當者;乃博覽群籍,精研涅槃經,曾至會稽妙喜寺與印宗禪師研學禪要;聞天台之宗可清眾滯而趣一理,因詣東陽天宮寺,從慧威學法華經等。復依恭禪師修習止觀。又涉獵儒書,兼好道宗。而自以止觀為入道安心之要。
其後,因好山林,厭人寰,而隱居婺州浦陽縣左溪巖,常隨僅十八僧物,復行十二頭陀,麻衣蔬食,獨坐一龕,達三十餘年。
開元十六年(728),應婺州刺史王正容之請,暫居城下,尋以疾辭還山。
平日誨人不倦,頗勤講學。天台教法,由斯轉盛。門下有中興天台宗之湛然,與新羅人法融、理應、純英等,名僧輩出。
一日,顧門人曰(大四九‧一八八中):「吾六即道圓,萬行無得,戒為心本,汝等師之。」天寶十三年示寂,世壽八十二。吳越王諡號「明覺尊者」。世稱左溪尊者。
撰有法華科文二卷。
〔永嘉集、宋高僧傳卷二十六、佛祖統紀卷七、卷四十、佛祖歷代通載卷十七、釋氏稽古略卷三〕




天臺宗八祖-- 左溪玄朗大師

玄朗大師(673--754),字慧明,俗姓傅,婺州(今浙江金華)義烏人氏。祖上乃浦陽郡江夏太守拯公之後。曹魏之世,避地江左,梁雙林善慧大士(即傅翕音西)之六世孫也。
師生于唐高宗咸亨四年(673年)初,母葛氏有娠,夢乘羊車淩空飛行,覺而身重,自此惡聞葷血。師既產,未嘗作嬰兒啼,見人輒含笑。
開耀元年(681年),年九歲,辭家入清泰寺習經,日誦七紙。
唐武后如意元年(692年),(20歲)奉敕得度,剃度於清泰寺。
弱冠之後(22歲)詣光州岸律師受具,修學律儀,博覽經論,研討異同。切感《涅槃》一經,古人雖有章疏,常恨判斷未為允當。乃往會稽妙喜寺與印宗禪師商榷秘要,雖互相切磋,然大旨未徹。聞天臺教觀,能決眾疑,趣一理。因至東陽從天宮慧威研習止觀。未幾,凡《法華》、《淨名》、《大論》等一家宗趣,解悟無遺。復依恭禪師重修觀法,常行頭陀行,以十八種物隨身。

師心厭塵寰,志慕林壑,依憑岩穴,建立招提。其地前面翠峰,左繞碧澗,因以「左溪自號。每言:「泉石可以洗昏蒙,雲松可以遺(忘)身世。宴居一室,凡三十餘年。揉紙為衣,糲蔬充食。
每翹禮祈請,願生兜率內院。乃營殿壁,繪觀音、賓頭盧像,焚香斂念之間,忽感五色神光從空而下,道俗咸睹,歎為稀有。
師道行高潔,精誠感物,誦經則飛禽下聽,洗缽則群猿來捧。
一日有盲狗至山門前,長嗥伏地,師憫之,焚香為其懺悔,不逾旬日,犬目複明。

唐高宗開元十六年(728年),刺史王正容屢請出山,暫居城廓,以親法益,師辭疾不赴。
與永嘉真覺禪師為同門友,師嘗貽書招覺山居。覺覆書答之。有「喧不在廛(城市),寂不在山之語。(見永嘉集)

師誨人不倦,講不待眾。一郁多羅(即七條衣)四十餘年,一尼師壇(坐具)終身不易。食無重味(一隻菜),居必偏廈。非尋翻經論,不燃一燭。非觀禮聖像,不行一步。其他細行,咸遵律制。因之遠方大德,近地耆宿,不召自至。

師所居蘭若,未朝南向,且屋宇凋弊。師謀重建,移像遷殿,其工頗巨,師杖策指揮,匠工咸皆盡力,不久告竣。
山中泉水頻涸,眾以為患,師舉杖掘地,岩泉湧出。
嘗建二瓦塔,繪事悉調香汁,不用牛膠。

一日顧謂門人曰:「吾諸事已畢,旦暮且行,六即道圓,萬行無得(即當體即空之意),戒為心本,汝等宜師之。言訖,端坐而逝。時在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九月十九日,世壽八十有二,僧臘六十夏。
當師坐化之日,鄉人夢其居寶閣第四重,醒告其鄰,鄰所夢亦同,蓋生欲界四天兜率內院之兆也。
荼毗後,門人分舍利為二分,分貯兩塔。一塔在左溪之西原,遵像法之遺制。一塔在東陽之東原(即東陽郡州城東邊的山野),慰鄉人之追思。
傳法門人有湛然、行宣、元宗、道遵、法融、理應、純英七人(後三師為新羅國人),尤以湛然為傑出。
著作有《法華科文》二卷、《法華經文句修治》若干卷。
吳越王請諡曰「明覺尊者,位列台宗八祖。




[1] 胡板切,小笑貌。
[2] 音角,揚搉大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