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7日 星期五

四十四祖 倓虛今銜大師



天臺宗四十四祖倓虛大師

師名隆銜,字倓虛,河北甯河縣王氏子。父諱德清,母張氏,因夢偉丈夫手牽黑驢來求寄宿,卻又不可,遂誕師。
生有異秉,繈褓中口喃喃恒念持齋二字,母私以為異,因如其言持齋焉。
又嘗夢追師至一廣場,時有高顙隆准之僧眾合掌經行,師忽現僧相,參其中宣梵唄,即之已渺,因駭詫而覺,由是其母知師後必為僧。

年十一,肄業於村塾,喜靜坐,厭咿唔,或時翹課歸,母知其性之所在,亦不責之。
暑假中隨母往外家,時近黃昏,獨坐門外觀村景,意甚得也。從母適出,忽詫曰:「門外何來一老僧?乃諦察之,乃師耳。由是師亦自知後必為僧。

輟學後,習藝於某肆,肆主龐眉而龍鍾,日會計于錢簏間,吝且傲。師心鄙之,因自計曰:「吾安於是,當何日與之等?且等彼矣,去死已不遠。人生如是,有何意味耶?因抑鬱不自得,竟辭歸。其母亦任之。

師既志與人殊,因究心於出世之事。聞人言誦高王經千遍,所求定如願,遂誦習之,亦未稔將何所求也,然藉是而引發宿根。地無僧侶,惟有與道者遊,將欲窮造物之蘊,苦境嗇,糊口於西方,為記室於軍中,以所入奉母。旋貿易於旅順,待人誠懇,人樂與之遊,所業亦日裕。

適日俄戰起,遂罷業歸,習醫於營口,獲醫學優等獎。
暇常與邑之居士游,始知有佛,即萌出世想。因組佛學宣講堂,研究內學,如是者有年,學益進,而出世之念亦益堅。

年四十三,投天津清修院清池老和尚求剃度。池師異其貌,知後必能荷擔正法也,謝不受弟子禮,為介臨濟正宗印魁老人,禮其塔師焉,且謂師曰:「吾前日夢一沙彌從關東來,其名為倓虛,尋病卒,為說偈荼毗竟,吾亦歎惋而醒,因記之於冊。今子果來,既符所夢,子當為再來人。師曰:「吾今出塵矣,可去土留虛。乃自以倓虛,時一九一七年也。

是年秋,寧波觀宗寺諦閑老和尚開堂傳戒,師欣然往圓具,後依止習台教。然北人南行,格於方言,每值講經,瞢然不解,心甚苦之。適靜修法師因事告退,諦公自講大乘止觀,諦公善國語,師始明山家旨趣。一涉教海,便識南針,研求既銳,深有心得。

一日諦公因寺務繁冗,講大座未能詳,終課,告眾曰:「好自習之,翌晨當按名復講也。師回寮後,即手不釋卷,悉心探討,深夜不息。次日復講,最後至師,陳理透闢冠同儕,諦公大喜,嘉勉備至,且有虎豹生來自不群之語,師於是眾中嶄然露頭角。

既畢業歸,即應井徑顯聖寺請講《地藏經》,時年四十七也。
復赴奉天萬壽寺講《楞嚴經》,聲譽日隆。
是夏,倡創楞嚴寺於營口,四十八歲。講《金剛經》于長春,乃建般若寺於近郊,將落成,僧眾多從遠地來掛塔,師乃手訂規約,俾遵守焉。

四十九歲講《楞嚴》、《彌陀》二經於哈爾濱,受陳飛青居士請,復倡建極樂寺,苦心擘劃,不辭勞瘁。一九二四年冬,寺落成,復設立佛學院,培植弘法講師,於是關東始有僧學。

一九二五年,師五十一,應北京柏林寺請講《楞嚴經》。復於京之彌勒院設立僧學,四方習教者咸集。
及秋,赴日參加東亞佛教聯合會,時同行有曼殊大師,人素狂放,而獨敬重倓公。
既返國,迫歲暮,師冒嚴寒赴吉林黑龍江弘法。

一九二七年,倡建法華寺於綏化,並立僧學。
夏赴奉天創佛教會,重修南關般若寺,於是關東之佛法,得師弘而始大盛,善信之皈依者不可勝計。

十七年,返北京任彌勒院教職。
十八年,迎諦公北上傳大戒于哈爾濱極樂寺,度僧七百餘眾。
十九年,立僧學於奉天般若寺。
二十年秋,營口楞嚴寺落成,請寧波天童寺禪定老和尚主持,開光傳戒,盛極一時。

二十一年,應西安佛化社講經,並大慈恩寺傳戒之請。
秋,長安印經會委託師護送磧砂影照玻璃藏經版至上海翻印磧砂藏經委員會。師乘方船至臨潼山左近,突來匪徒多人,意欲洗劫,舟子股栗,莫如所措。師神態自若,語渠魁曰:「貧僧護送經書版,為省費故,乃舍車而舟。出家人愧無黃白物為諸君壽,如缺路費,囊中尚有十餘元,可相饋也。匪審其言實,且服其膽量,乃持資呼嘯去。師自幸經版未受損,乃返臨潼縣報告,乞派員保護,乃得安抵滬地。師護教心誠,不辭勞悴,斯可見矣!
其年諦公圓寂,師本擬赴寧波發龕,以任護經事致不果,乃掃塔盡弟子禮焉。

師之在滬也,葉遐庵居士甚禮敬之,請師講經於青島,並籌建湛山寺,設僧學。
二十三年,寺後殿落成,學僧絡繹至,師乃定學規,立課程,聘講師。事無大小,必躬親為之,其所期望者蓋甚殷也。

二十五年,傳大戒于長春般若寺,四眾弟子千余,盛況空前。
二十七年,湛山寺大殿亦落成,學者愈眾,寮房幾不能容,自是青島人士之信仰佛法者日益多。師年近七十,培植後學不遺餘力。每有開示,恒以淨土為歸,受其化者不勝屈。凡有供養,悉歸常住,一納蕭然,不蓄長物,善持律者,不是過也。

師之著述有《心經義疏》、《淨土傳聲》、《讀經隨筆》、《大乘起信論講義》,並弟子所記《楞嚴隨聞錄》、《金剛經親聞記》等,並行於世。廣覺習教座下,頗悉顛末,謹按大端,略記如是:
夫人必有所不為也,而後可與有為。觀師處逆境而不苟就,汲汲以學大人學為事,卒能荷擔大法,俾振宗風,此非志操大過人者而能卓然樹立若是哉!余魯陋無以自見,既述師之傳略竟,因贅數語,用仰高躅,復自慚也。(弟子廣覺敬撰)

五十二年六月二十二日示寂,世壽八十九,僧臘戒臘皆四十六,法臘三十八。
八月十二日遵制荼毗,緇素弟子奉旃檀沉香千餘斤,香聞數裡,檢獲舍利四千餘粒,塔于九龍西貢山之麓。

贊曰:昔智者大師示跡,世稱小釋迦。宋志磐法師作《佛祖統記》,以天臺為佛教正傳。元懷則法師作《天臺傳佛心印記》,則已居之不疑。遺教延讀千餘年,東被韓日各國。比年余篡《中華續藏》,向國內外徵集佛典,韓國同道寄贈彼國古德金大鉉所著《禪學入門》,餘初見題簽,以為示門書,閱之則專明止觀,解釋清晰,高麗台宗之盛,于此可知。日本更衍為台密,本宗亦愈益光大,由大正續藏所載,亦可想見。惟我國北方各省,此宗不甚流傳,倓公奮起市廛,南遊參學,於三年之中,盡窺奧秘。歸而大作佛事,精藍遍地,著述等身,說法如雲即雨。直接受其甄陶,或間接蒙其影響皈向佛門者,無慮數百萬人,足以增輝教史。此在佛法為乘願再來,在世法亦可謂豪傑之士也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