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者何?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舍利弗!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1]
一大事因緣
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知見道故,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一大事因緣」:「因緣」即是諸佛說法的由緣,「一大事」即是要使各種層次的眾生,不論凡夫、二乘及大乘,都歸一佛乘。
「 開示悟入」:此四字是由經中「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這四句話濃縮而來,代表著四個不同的層次:
(1) 開佛知見:眾生本具佛的智慧,只是被煩惱塵封了,所以需要佛來說法開示。
(2) 示佛知見:向眾生指示出,眾生即本具佛知佛見,並教導眾生如何來開顯。
(3) 悟佛知見:幫助眾生顯示自己本具的佛知佛見,讓眾生得以證悟。
(4) 入佛知見:進入佛的知見。
《法華文句》云,諸佛出世秖令眾生得此實相,唯為此事出現於世,曾無他事,除諸法實相,餘皆名魔事!因此「雖說種種道,其實為一乘。」[2]
若約觀心釋,「開」為觀於心性三諦之理,不可思議;「示」能分別空假中心,宛然無濫;「悟」空假中心,即三而一,即一而三;「入」空假中心,非空假中,而齊照空假中。[3]是為一心三觀,而分開示悟入之殊也。[4]
[1]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方便品〉第二,CBETA, T9, no. 262, p. 7a22-a28。
[2] 《妙法蓮華經文句》:「諸佛覺如實之相,乘此實道出應於世,秖令眾生得此實相,唯為此事出現於世,曾無他事,除諸法實相,餘皆名魔事。分字釋者:「一」則一實相也,非五、非三、非七、非九,故言「一」也。其性廣博,博五、三、七、九,故名為「大」。諸佛出世之儀式,故名為「事」。眾生有此機感佛,故名為「因」;佛乘機而應,故名為「緣」。是為出世之本意,而今開三者,為「一」弄引耳。如人欲取,先當與之。「雖說種種道,其實為一乘。」即此義也。」CBETA,T34, no. 1718, p. 49c07-c18。
[3] 《妙法蓮華經文句》:「四、約觀心釋者。觀於心性三諦之理,不可思議,此觀明淨,名為「開」。雖不可思議,而能分別空假中心,宛然無濫,名為「示」。空假中心,即三而一,即一而三,名為「悟」。空假中心,非空假中,而齊照空假中,名為「入」。」CBETA,T34, no. 1718, p. 51c16-c21。
[4] 《妙法蓮華經文句》,CBETA,T34, no. 1718, p. 51c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