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4日 星期二

皆成佛無疑


聲聞若菩薩,聞我所說法,乃至於一偈,皆成佛無疑!

  《法華經》的教義,即是說明諸法實相,一切善行都是菩薩行,人人皆能成就佛道。能見《法華經》功德利益的行者,應當於經受持、讀誦、講解、書寫,乃至以一偈一句名言,見一乘實相之無盡義,如說而解,如解而行,由行而證,盡具普賢道,同獲法性身。

 三教諸方便人聞此大乘經得記心喜即成圓教真實之人。[1]所謂皆成佛無疑」,三乘未來必定歸於大般涅槃如流入海。[2]

 此與經中說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之文,為「十界皆成」之文,為開顯一切眾生的佛性,一樣說《法華經》導向菩提彼岸的大利益。不但是菩薩、二乘、人天都藉此《法華經》成佛,而且地獄、餓鬼、畜生、修羅四惡趣的眾生也是如此。

 就《法華經》的經義而言,諸佛世尊為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即是「開示悟入佛知見」──全經二十八品,即是說明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的「教、理、行、果」四義:

()開佛知見:自〈方便品〉至〈法師品〉共九品,以會三乘歸一乘之教。即佛方便說聲聞、緣覺、菩薩()之三乘教,今開權顯實會歸一佛乘,皆授佛記。〈法師品〉兼流通此分。

()示佛知見:自〈見寶塔品〉至〈安樂行品〉共四品,以顯一佛乘之理。如在〈見寶塔品〉顯過去、現在之主伴諸佛的法身平等。〈如來壽量品〉顯示佛與眾生之法身平等,專示佛知見之法性。〈勸持品〉,勸導受持此經。〈安樂行品〉,說明持經者行持,以流通此分。

()悟佛知見:自〈從地踊出品〉至〈囑累品〉共十品,以起一佛乘之行。以上諸品,顯示佛陀從凡夫至成等正覺,成就自受用的圓滿報身,智慧無盡、福德無盡、慈悲無盡、願力無盡、方便無盡、應化無盡。由從地踊出的諸菩薩,依佛究竟覺為因地心故,進一步說明佛的圓滿果覺真身壽命長遠,而領悟法身的無量義,生起大乘菩薩行也。〈如來神力品〉、〈囑累品〉,為流通分。

()入佛知見:入者,即修習證入;菩薩漸次證入一乘實相的果位。自〈藥王菩薩本事品〉以下,至〈普賢菩薩勸發品〉共六品,以入佛之見,證一乘之果。〈藥王菩薩本事品〉燒身供養,以證自利的果德;〈妙音菩薩品〉密化,〈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救難,〈陀羅尼品〉破惡護善,〈妙莊嚴王本事品〉回邪入正,為證利他果德。〈普賢菩薩勸發品〉以佛滅後四法終了。


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謂阿羅漢、辟支佛者,不聞不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羅漢,非辟支佛。[1]

「又舍利弗!是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2]

除佛滅度後,現前無佛,所以者何?佛滅度後,如是等經,受持讀誦解義者,是人難得。[3]

若遇餘佛,於此法中,便得決了。[4]

舍利弗!汝等當一心信解,受持佛語。諸佛如來,言無虛妄,無有餘乘,唯一佛乘。」[5]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比丘比丘尼,有懷增上慢,優婆塞我慢,優婆夷不信,
如是四眾等,其數有五千,不自見其過,於戒有缺漏,
護惜其瑕疵,是小智已出,眾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
斯人尠福德,不堪受是法,此眾無枝葉,唯有諸貞實。[6]

舍利弗善聽!諸佛所得法,無量方便力,而為眾生說。
眾生心所念,種種所行道,若干諸欲性,先世善惡業,
佛悉知是已,以諸緣譬喻,言辭方便力,令一切歡喜!
或說修多羅,伽陀及本事,本生未曾有,亦說於因緣,
譬喻并祇夜,優波提舍經。[7]

鈍根樂小法,貪著於生死,於諸無量佛,不行深妙道,
眾苦所惱亂,為是說涅槃。[8]

我設是方便,令得入佛慧,未曾說汝等,當得成佛道。
所以未曾說,說時未至故,今正是其時,決定說大乘。
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入大乘為本,以故說是經。[9]

有佛子心淨,柔軟亦利根,無量諸佛所,而行深妙道!
為此諸佛子,說是大乘經,我記如是人,來世成佛道!
以深心念佛,修持淨戒故,此等聞得佛,大喜充遍身!
佛知彼心行,故為說大乘,聲聞若菩薩,聞我所說法,
乃至於一偈,皆成佛無疑![10]

汝等勿有疑,我為諸法王,普告諸大眾,但以一乘道,
教化諸菩薩,無聲聞弟子。[11]

舍利弗當知!諸佛法如是,以萬億方便,隨宜而說法,
其不習學者,不能曉了此。汝等既已知,諸佛世之師,
隨宜方便事,無復諸疑惑,心生大歡喜,自知當作佛![12]

 



[1]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方便品第二,CBETA, T9, no. 262, p. 7b27-b28

[2]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方便品第二,CBETA, T9, no. 262, p. 7b28-c05

[3]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方便品第二,CBETA, T9, no. 262, p. 7c05-c07

[4]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方便品第二,CBETA, T9, no. 262, p. 7c07

[5]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方便品第二,CBETA, T9, no. 262, p. 7c08-c09

[6]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方便品第二,CBETA, T9, no. 262, p. 7c10-c18

[7]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方便品第二,CBETA, T9, no. 262, p. 7c19-c27

[8]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方便品第二,CBETA, T9, no. 262, p. 7c27-8a01

[9]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方便品第二,CBETA, T9, no. 262, p. 8a02-a07

[10]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方便品第二,CBETA, T9, no. 262, p. 8a08-a14

[11]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方便品第二,CBETA, T9, no. 262, p. 10b04-b06

  [12]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方便品第二,CBETA, T9, no. 262, p. 10b15-b20

 



[1] 《妙法蓮華經文句》:上直云教化菩薩頌中廣出諸方便人皆成實人。有佛子心淨即別教之人為此佛子說大乘經得記心喜即成圓教真實之人。聲聞若菩薩,『聲聞兼得緣覺,『若菩薩兼得六度通教等諸菩薩,『皆成佛無疑即是七種方便無非佛子即是頌人一也。CBETAT34, no. 1718, p. 55a06-a12

[2] 《法華文句記》:聲聞兼得緣覺者聲聞數中有值佛緣覺故也。又三藏聲聞必兼當教緣覺。又菩薩既兼藏通二乘必具兩教。菩薩不云別者前以淨心為別教竟既以聲聞、菩薩共為義立乃至一句皆悉成佛。又誡言無疑當知此是極聖誠說而不肯信。大經云:一切二乘未來必定歸於大般涅槃如流入海。又菩薩與二乘合明當知三乘悉皆被會。CBETAT34, no. 1719, p. 242c25-243a0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