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如法師主講《妙法蓮華經》,第27-28堂課:
◎ 《妙法蓮華經》(27-2) :「譬喻」的意義。學修與經歷指導。〈方便品〉第二:「爾時舍利弗踊躍歡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顏而白佛言:「今從世尊聞此法音,心懷勇躍,得未曾有。所以者何?我昔從佛聞如是法,見諸菩薩授記作佛,而我等不豫斯事,甚自感傷,失於如來無量知見。世尊!我常獨處山林樹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來以小乘法而見濟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所以者何?若我等待說所因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脫。然我等不解方便隨宜所說,初聞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證。』世尊!我從昔來,終日竟夜每自剋責,而今從佛聞所未聞未曾有法,斷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隱。今日乃知真是佛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1]
◎ 《妙法蓮華經》(28-1):學修與經歷指導。〈方便品〉第二:「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聞是法音,得所未曾有, 心懷大歡喜,疑網皆已除。 昔來蒙佛教,不失於大乘, 佛音甚希有,能除眾生惱, 我已得漏盡,聞亦除憂惱。 我處於山谷,或在林樹下, 若坐若經行,常思惟是事, 嗚呼深自責,云何而自欺? 我等亦佛子,同入無漏法, 不能於未來,演說無上道。 金色三十二,十力諸解脫, 同共一法中,而不得此事; 八十種妙好,十八不共法, 如是等功德,而我皆已失。 我獨經行時,見佛在大眾, 名聞滿十方,廣饒益眾生。 自惟失此利,我為自欺誑。 我常於日夜,每思惟是事, 欲以問世尊,為失為不失? 我常見世尊,稱讚諸菩薩, 以是於日夜,籌量如此事。 今聞佛音聲,隨宜而說法, 無漏難思議,令眾至道場。 我本著邪見,為諸梵志師, 世尊知我心,拔邪說涅槃。 我悉除邪見,於空法得證, 爾時心自謂,得至於滅度; 而今乃自覺,非是實滅度。 若得作佛時,具三十二相, 天人夜叉眾,龍神等恭敬, 是時乃可謂,永盡滅無餘。 佛於大眾中,說我當作佛, 聞如是法音,疑悔悉已除。 初聞佛所說,心中大驚疑, 將非魔作佛,惱亂我心耶? 佛以種種緣、譬喻巧言說, 其心安如海,我聞疑網斷。 佛說過去世,無量滅度佛, 安住方便中,亦皆說是法。 現在未來佛,其數無有量, 亦以諸方便,演說如是法。 如今者世尊,從生及出家、 得道轉法輪,亦以方便說。 世尊說實道,波旬無此事, 以是我定知,非是魔作佛。 我墮疑網故,謂是魔所為, 聞佛柔軟[3]音,深遠甚微妙, 演暢清淨法。我心大歡喜, 疑悔永已盡,安住實智中。 我定當作佛,為天人所敬, 轉無上法輪,教化諸菩薩。」 爾時佛告舍利弗:「吾今於天、人、沙門、婆羅門等大眾中說,我昔曾於二萬億佛所,為[4]無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長夜隨我受學。我以方便引導汝故,生我法中。」[2]
◎ 《妙法蓮華經》(28-2):學修與經歷指導。〈方便品〉第二:「生我法中。舍利弗!我昔教汝志願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謂已得滅度。我今還欲令汝憶念本願所行道故,為諸聲聞說是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舍利弗!汝於未來世,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供養若干千萬億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薩所行之道,當得作佛,號曰華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國名離垢,其土平正,清淨嚴飾,安隱豐樂,天人熾盛。琉璃為地,有八交道,黃金為繩以界其側。其傍各有七寶行樹,常有華菓。華光如來亦以三乘教化眾生。「舍利弗!彼佛出時,雖非惡世,以本願故,說三乘法。其劫名大寶莊嚴。何故名曰大寶莊嚴?其國中以菩薩為大寶故。彼諸菩薩,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無能知者。若欲行時,寶華承足。此諸菩薩,非初發意,皆久殖德本,於無量百千萬億佛所淨修梵行,恒為諸佛之所稱歎。常修佛慧,具大神通,善知一切諸法之門,質直無偽,志念堅[11]固。如是菩薩,充滿其國。「舍利弗!華光佛壽十二小劫,除為王子未作佛時。其國人民,壽八小劫。華光如來過十二小劫,授堅滿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告諸比丘:『是堅滿菩薩次當作佛,號曰華足安行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其佛國土亦復如是。』「舍利弗!是華光佛滅度之後,正法住世三十二小劫,像法住世亦三十二小劫。」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舍利弗來世,成佛普智尊, 號名曰華光,當度無量眾。 供養無數佛,具足菩薩行, 十力等功德,證於無上道。 過無量劫已,劫名大寶嚴, 世界名離垢,清淨無瑕穢。 以琉璃為地,金繩界其道, 七寶雜色樹,常有華菓實。 彼國諸菩薩,志念常堅固, 神通波羅蜜,皆已悉具足。 於無數佛所,善學菩薩道, 如是等大士,華光佛所化。 佛為王子時,棄國捨世榮, 於最末後身,出家成佛道。 華光佛住世,壽十二小劫, 其國人民眾,壽命八小劫。 佛滅度之後,正法住於世, 三十二小劫,廣度諸眾生。 正法滅盡已,像法三十二, 舍利廣流布,天人普供養。 華光佛所為,其事皆如是, 其兩足聖尊,最勝無倫匹。 彼即是汝身,宜應自欣慶。」」[3]
[1] 《妙法蓮華經》卷2〈3 譬喻品〉(CBETA 2024.R1, T09, no. 262, p. 10b29-c14)
[2] 《妙法蓮華經》卷2〈3 譬喻品〉(CBETA 2024.R1, T09, no. 262, pp. 10c14-11b12)
[3] 《妙法蓮華經》卷2〈3 譬喻品〉(CBETA 2024.R1, T09, no. 262, pp. 11b12-12a6)[6] 華光 Padmaprabha. [7] 離垢 Viraja. [9] 大寶莊嚴 Mahāratnapratimaṇḍita. [12] 堅滿 Dhṛtiparipūrṇa. 華足安行 Padmavṛṣabhavikrāmi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