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如法師主講《妙法蓮華經》,第53-56堂課:
◎ 《妙法蓮華經》(53-1) :學修分享與經歷指導。泰國托缽供養記事。〈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憍陳如比丘, 當見無量佛, 過阿僧祇劫, 乃成等正覺。 常放大光明, 具足諸神通, 名聞遍十方, 一切之所敬, 常說無上道, 故號為普明。 其國土清淨, 菩薩皆勇猛, 咸昇妙樓閣, 遊諸十方國, 以無上供具, 奉獻於諸佛。 作是供養已, 心懷大歡喜, 須臾還本國, 有如是神力。 佛壽六萬劫, 正法住倍壽, 像法復倍是, 法滅天人憂。 其五百比丘, 次第當作佛, 同號曰普明, 轉次而授記。 我滅度之後, 某甲當作佛, 其所化世間, 亦如我今日。 國土之嚴淨, 及諸神通力, 菩薩聲聞眾, 正法及像法, 壽命劫多少, 皆如上所說。 迦葉汝已知, 五百自在者, 餘諸聲聞眾, 亦當復如是。 其不在此會, 汝當為宣說。」」[1]
◎ 《妙法蓮華經》(53-2) :名相補充「迦葉三兄弟」。學修分享與經歷指導。〈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爾時五百阿羅漢於佛前得受記已,歡喜踊躍,即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面禮足,悔過自責:「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謂已得究竟滅度,今乃知之,如無智者。所以者何?我等應得如來智慧,而便自以小智為足。「世尊!譬如有人至親友家,醉酒而臥。是時親友官事當行,以無價寶珠繫其衣裏,與之而去。其人醉臥,都不覺知。起已遊行,到於他國。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艱難;若少有所得,便以為足。於後親友會遇見之,而作是言:『咄哉,丈夫!何為衣食乃至如是。我昔欲令汝得安樂、五欲自恣,於某年日月,以無價寶珠繫汝衣裏。今故現在,而汝不知。勤苦憂惱,以求自活,甚為癡也。汝今可以此寶貿易所須,常可如意,無所乏短。』」[2]
◎ 《妙法蓮華經》(54-1) :名相補充「迦葉三兄弟、迦留陀夷」。
◎ 《妙法蓮華經》(54-2) :名相補充「迦留陀夷、阿那律、離婆多」。過午不食。學修分享與經歷指導。
◎ 《妙法蓮華經》(55-1) :名相補充「離婆多、摩訶劫賓那、薄拘羅」。摩登伽女、大迦葉妻等女中修行證道因緣。學修分享與經歷指導。
◎ 《妙法蓮華經》(55-2) :名相補充「薄拘羅、周利槃特、莎伽陀」。刺血寫經。
◎ 《妙法蓮華經》(56-1) :學修分享與經歷指導。〈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佛亦如是,為菩薩時,教化我等,令發一切智心。而尋廢忘,不知不覺。既得阿羅漢道,自謂滅度,資生艱難,得少為足。一切智願,猶在不失。今者世尊覺悟我等,作如是言:『諸比丘!汝等所得,非究竟滅。我久令汝等種佛善根,以方便故,示涅槃相,而汝謂為實得滅度。』「世尊!我今乃知實是菩薩,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以是因緣,甚大歡喜,得未曾有。」爾時阿若憍陳如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等聞無上, 安隱授記聲, 歡喜未曾有, 禮無量智佛。 今於世尊前, 自悔諸過咎, 於無量佛寶, 得少涅槃分, 如無智愚人, 便自以為足。 譬如貧窮人, 往至親友家, 其家甚大富, 具設諸餚饍, 以無價寶珠, 繫著內衣裏, 默與而捨去, 時臥不覺知。 是人既已起, 遊行詣他國, 求衣食自濟, 資生甚艱難, 得少便為足, 更不願好者。 不覺內衣裏, 有無價寶珠。 與珠之親友, 後見此貧人, 苦切責之已, 示以所繫珠。 貧人見此珠, 其心大歡喜, 富有諸財物, 五欲而自恣。 我等亦如是, 世尊於長夜, 常愍見教化, 令種無上願。 我等無智故, 不覺亦不知, 得少涅槃分, 自足不求餘。 今佛覺悟我, 言非實滅度, 得佛無上慧, 爾乃為真滅。 我今從佛聞, 授記莊嚴事, 及轉次受決, 身心遍歡喜。」」[3]
[1] 《妙法蓮華經》卷4〈8 五百弟子受記品〉(CBETA 2024.R2, T09, no. 262, p. 28c6-29)
[2] 《妙法蓮華經》卷4〈8 五百弟子受記品〉(CBETA 2024.R2, T09, no. 262, p. 29a1-16)
[3] 《妙法蓮華經》卷4〈8 五百弟子受記品〉(CBETA 2024.R2, T09, no. 262, p. 29a16-b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