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別說迹本二門-迹門開權顯實-迹門正說-廣開三顯一斷執生信-譬說周-明中根領解-白佛自陳
(一) 長文重頌 正陳領解-重頌
1. 頌法說(以法義顯示其領解的道理)
2. 頌譬說
(1) 頌立譬
A. 頌父子相失
(a) 頌子背父去
(b) 頌求子中止
- 五欲自娛:譬以法為樂
(c) 超頌其父憂念
(d) 追頌遇到父城
- 體生瘡癬:譬在五濁惡世,造業增生煩惱
B. 頌父子相見
(a) 頌子見父
(b) 頌父見子
C. 頌追誘
(a) 頌傍人追
(b) 頌二人誘
1. 頌雇作即齊教領
- 眇目:指偏真,沒有妙有
- 矬:只能走三百由旬,所以是矮人
- 陋:醜陋,指沒有法深的功德莊嚴
2. 頌教作即取意領
D. 頌領付家業
(a) 頌領業
(b) 頌付業
1. 頌正付業
2. 頌得付歡喜
(2) 頌法合
(二) 次十三偈 歎佛恩深
二、 經文-《妙法蓮華經》卷2〈4 信解品〉:「爾時摩訶迦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等今日,聞佛音教,歡喜踊躍, 得未曾有。佛說聲聞,當得作佛, 無上寶聚,不求自得。譬如童子, 幼稚無識,捨父逃逝,遠到他土, 周流諸國,五十餘年。其父憂念, 四方推求,求之既疲,頓止一城, 造立舍宅,五欲自娛。其家巨富, 多諸金銀、車𤦲馬腦、真珠琉璃; 象馬牛羊、輦輿車乘;田業僮僕、 人民眾多。出入息利,乃遍他國, 商估賈人、無處不有。千萬億眾, 圍繞恭敬,常為王者,之所愛念, 群臣豪族,皆共宗重。以諸緣故, 往來者眾,豪富如是,有大力勢。 而年朽邁,益憂念子,夙夜惟念, 死時將至。癡子捨我,五十餘年, 庫藏諸物,當如之何?爾時窮子, 求索衣食,從邑至邑、從國至國。 或有所得,或無所得,飢餓羸瘦, 體生瘡癬。漸次經歷,到父住城, 傭賃展轉,遂至父舍。爾時長者, 於其門內,施大寶帳,處師子座; 眷屬圍遶,諸人侍衛,或有計算, 金銀寶物,出內財產,注記券䟽。 窮子見父,豪貴尊嚴,謂是國王, 若是王等。驚怖自怪,何故至此。 覆自念言:『我若久住,或見逼迫, 強驅使作。』思惟是已,馳走而去, 借問貧里,欲往傭作。長者是時, 在師子座,遙見其子,默而識之。 即勅使者,追捉將來。窮子驚喚, 迷悶躄地:『是人執我,必當見殺, 何用衣食,使我至此?』長者知子, 愚癡狹劣,不信我言,不信是父。 即以方便,更遣餘人,眇目矬陋, 無威德者:『汝可語之,云當相雇, 除諸糞穢,倍與汝價。』窮子聞之, 歡喜隨來,為除糞穢,淨諸房舍。 長者於牖,常見其子,念子愚劣, 樂為鄙事。於是長者,著弊垢衣, 執除糞器,往到子所,方便附近, 語令勤作: 『既益汝價,并塗足油,飲食充足, 薦席厚煖。』如是苦言:『汝當勤作。』 又以軟語:『若如我子。』長者有智, 漸令入出,經二十年,執作家事。 示其金銀、真珠頗梨;諸物出入, 皆使令知。猶處門外,止宿草庵, 自念貧事:『我無此物。』父知子心, 漸已廣大,欲與財物。即聚親族、 國王大臣、剎利居士。於此大眾, 說是我子,捨我他行,經五十歲。 自見子來,已二十年。昔於某城, 而失是子,周行求索,遂來至此。 凡我所有,舍宅人民,悉以付之, 恣其所用。子念昔貧,志意下劣, 今於父所,大獲珍寶,并及舍宅、 一切財物。甚大歡喜,得未曾有。」[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