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 星期四

會性法師-妙法蓮華經-第215集-卷(七)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經題


一、經題的總義

二、蓮華三喻

三、〈普門品〉(《觀音經》)流行後世的原因

四、隋朝智者大師註釋〈普門品〉

(一)   《觀音玄義》:用五重玄義解釋〈普門品〉題目

(二)   《觀音義疏》:解釋〈普門品〉經文

(三)   宋朝法智大師解釋智者大師著作有《觀音玄義記》、《觀音義疏記》

五、〈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品題

(一)        菩薩

(二)        觀世音:境智雙舉,約化他

(三)        光世音:早期翻譯

(四)        觀自在:約他修行

(五)        觀世音自在菩薩:同時具足自他兩利之義

(六)        得名所以 [1]

 

-              會性法師-妙法蓮華經-215-卷(七)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1] 《妙法蓮華經文句》:此品是當途王經,講者甚眾,今之解釋不與他同,別有《私記》兩卷,略撮彼。釋此題,有通有別,通有十雙、別有五隻。十雙者,一人法乃至第十智斷(云云)
 ()「觀世音」者,人也;「普門」者,法也。人有多種(云云),法有多種(云云)。依前問答,論觀世音人;依後問答,論普門法,人法合題,故言「觀世音普門品」。
 ()「觀世音」者,大悲拔苦,依前問答,百千苦惱,皆得解脫。「普門」者,大慈與樂,依後問答,應以得度而為說法也。
 ()「觀世音」者,智慧莊嚴,智能斷惑,如明時無闇。「普門」者,福德莊嚴,福能轉壽,如珠雨寶者也。CBETAT34, no. 1718, p. 144c25-145a19
 ()「觀世音」者,觀冥於境,即法身也。「普門」者,隨所應現,即應身也。
 ()「觀世音」者,譬藥樹王,遍體愈病。「普門」者,譬如意珠王,隨意所與。
 ()「觀世音」者,冥作利益無所見聞,三毒七難皆離,二求兩願皆滿也。「普門者」,顯作利益,目覩三十三聖容,耳聞十九尊教也。
 ()「觀世音」者,隨自意照,實智也。「普門」者,隨於他意照,權智也。
 ()「觀世音」者,不動本際也。「普門」者,迹任方圓也。
 ()「觀世音」者,根本是了因種;「普門」者,根本是緣因種子也。
 ()「觀世音」者,究竟是智德,如十四夜月光也;「普門」者,究竟是斷德,如二十九夜月,輝將盡也。

《法華文句記》:「福能轉壽」者,羅漢尚能迴福為壽,況普門示現,以不思議福,轉成種智,即福智不二,名之為轉,方例九雙。「如珠雨寶」者,所轉若成不思議福,不同下位。CBETAT34, no. 1719, p. 356b24-b2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