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門開近顯遠-正說段-正說
(一) 正說開近顯遠-廣開顯 斷疑生信
1. 誡信
2. 正答
(1) 長文
A. 正開近顯遠
B. 明三世益物
a. 法說
(a) 正明三世益物
1. 明過去益物
(1) 過去益物處
(2) 拂過去迹疑:廢過去事迹,會歸於本
(3) 明過去益物所宜:說明從第一次成佛到現在,利益眾生需要的事實
A. 感應:過去世利益眾生的感應情況
B. 施化:施設教化眾生的事蹟
a. 明形聲兩益:或現身或說法,只是要使眾生得利益
b. 明得益歡喜
2. 明現在益物:這一生在此世界示現做度化眾生之情況
(1) 感應
(2) 施化
A. 明現形:示現這一生的修行
B. 明說法
a. 正明一代所說:先說明這一代時教權巧方便的說法
b. 釋出巧說之由:解釋權巧方便說法之緣由
(a) 明由照權實理故即是說示之本:說明佛的智慧照權理、實理的緣故,做種種示現,做說法示現的根本
(b) 明由稱漸頓機故即是說示之緣:隨順眾生漸機與頓機,明白眾生根機的緣故,所以有種種權巧方便說法
3. 明未來益物
(1) 正明非滅唱滅以益未來:不是入滅而說入滅,是為未來眾生得利益
A. 明本實不滅
B. 明方便唱滅
(2) 釋須唱滅意
A. 不滅有損
B. 唱滅有益
4. 總結不虛:總結以上所說是實在的
b. 譬說
(2) 偈頌
(二) 總授法身記
(三) 彌勒總申領解
二、經文-《妙法蓮華經》卷5〈16 如來壽量品〉:「「諸善男子!於是中間,我說燃燈佛等,又復言其入於涅槃,如是皆以方便分別。「諸善男子!若有眾生來至我所,我以佛眼,觀其信等諸根利鈍,隨所應度,處處自說,名字不同、年紀大小,亦復現言當入涅槃,又以種種方便說微妙法,能令眾生發歡喜心。「諸善男子!如來見諸眾生樂於小法、德薄垢重者,為是人說:『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我實成佛已來久遠若斯,但以方便,教化眾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說。「諸善男子!如來所演經典,皆為度脫眾生,或說己身、或說他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事、或示他事,諸所言說,皆實不虛。所以者何?如來如實知見三界之相,無有生死、若退若出,亦無在世及滅度者,非實非虛,非如非異,不如三界見於三界,如斯之事,如來明見,無有錯謬。以諸眾生有種種性、種種欲、種種行、種種憶想分別故,欲令生諸善根,以若干因緣、譬喻、言辭種種說法,所作佛事,未曾暫廢。如是,我成佛已來,甚大久遠,壽命無量阿僧祇劫,常住不滅。「諸善男子!我本行菩薩道所成壽命,今猶未盡,復倍上數。然今非實滅度,而便唱言:『當取滅度。』如來以是方便,教化眾生。所以者何?若佛久住於世,薄德之人,不種善根,貧窮下賤,貪著五欲,入於憶想妄見網中。若見如來常在不滅,便起憍恣而懷厭怠,不能生難遭之想、恭敬之心。」[1]
◎ 會性法師-妙法蓮華經-第188集-卷(五)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