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緣釋
因緣釋>世界
[句]薄拘羅者,此翻善容,或偉形,或大肥盛,或[月*柔]囊,或楞鄧,或賣性。然而色貌端正,故言善容也。
因緣釋>生善
年一百六十歲,無病無夭,有五不死報;後,母置熬槃、釜中、水中、魚食、刀破皆不死。昔持不殺戒,故九十一劫,命不中夭。昔施僧一訶梨勒果,故身常無病。能持一戒,四戒莊嚴,堅持不犯,不避火水,餘人雖持五戒,多毀犯也云云。
因緣釋>對治
阿育王禮諸羅漢塔,次至其塔,而說偈言:「雖自練無明,於世少利益,供二十貝子。」《增一》云:「施一錢,而貝子從塔飛出,來著王足,諸臣驚怪。閑靜少欲,乃至其塔,猶有是力。」
因緣釋>第一義
[記]釋薄拘羅因緣中,初文是世界;「年一百六十」去,生善;「身樂」去,是對治;「故《增一》云:壽命」等,是第一義。
「昔施呵梨勒」者,過去毘婆尸佛時,以呵梨勒施一頭痛比丘,自是已來,而常無病。
言「持一戒,四戒莊嚴」者,少分,優婆塞受時俱五,期心多少。《增一》云:「佛語優迦尼:『夫食者,長善滅惡,可以食之;若長惡滅善,則不可食。持戒破戒,亦復如是。』」
「多毀犯」下「云云」者,應分別之。如云:若破一戒,當墮地獄;若持一戒,得生人中。再三問能持不(否)者,令三自歸。故持一戒得名少分,乃至滿分。『報恩』第六,五戒不許五種販賣:一、畜生直賣者得,二、弓箭,三、沽酒,四、壓油,五、五大染色。罽賓已來,麻中無蟲處聽。流沙諸國,染多殺生。秦地染青,亦多殺蟲,前四皆云不販者得。藏中有一卷《五戒經》,分為五品,甚是持五戒者所要。
約教釋
[句]約教者:滅喧入真,三藏寂靜。即喧而真,通寂靜。離二邊入中,別寂靜。即邊而中,圓寂靜。
本跡釋
本者,本住大寂滅定。長壽是常,無病是樂,不夭是我,寂靜是淨,居此四德之本。跡示六根寂靜耳。[4]
觀心釋
[句]觀心者:心性中道,即空即假即中,常樂我淨觀也。[6]
表格 37 「薄拘羅」之四釋
因緣
|
世界
|
薄拘羅者,此翻善容,或偉形,或大肥盛,或[月*柔]囊,或楞鄧,或賣性。然而色貌端正,故言善容也
|
||
為人
|
年一百六十歲,無病無夭,有五不死報;後,母置熬槃、釜中、水中、魚食、刀破皆不死。昔持不殺戒,故九十一劫,命不中夭。昔施僧一訶梨勒果,故身常無病。能持一戒,四戒莊嚴,堅持不犯,不避火水,餘人雖持五戒,多毀犯也(云云)
|
|||
對治
|
身樂寂靜,常處閑居,不樂眾中,眼不樂玄黃等色,耳不樂聞世間之聲,鼻不嗅世間香臭,舌不曾為人說一兩句語。意常在禪定不散亂,乃至舍利塔,亦樂閑靜
|
|||
第一義
|
故《增一》云:「壽命極長,終不中夭,常樂閑居,不處眾中,薄拘羅第一。」
|
|||
約教
|
三藏教
|
滅喧入真,三藏寂靜
|
||
通教
|
即喧而真,通寂靜
|
|||
別教
|
離二邊入中,別寂靜
|
|||
圓教
|
即邊而中,圓寂靜
|
|||
本跡
|
本
|
本住大寂滅定。
長壽是常,無病是樂,不夭是我,寂靜是淨,居此四德之本
|
寄跡事以立本德
|
本住真常,跡現長壽
|
本居極樂,跡示無病
|
||||
本八自在,跡居不夭
|
||||
本住圓淨,跡示閑靜
|
||||
跡
|
跡示六根寂靜
|
|||
觀心
|
心性中道,即空即假即中,常樂我淨觀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