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我喜無畏,於諸菩薩中,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
這一段的經文,顯示世尊非常歡喜,不必再擔心有人疑法而毀謗。菩薩根器的聽眾聞法之後,已除懷疑之網,所以就不再講方便法,直接來說成佛的無上法門。
因為佛知道眾生的根性成熟、能夠接受,如《法華文句》所說:「即於此座大機即發」,[1]所以在法華會上,可以直說大乘法,讓眾等得大利益,因此暢佛本懷而說,開權顯實、會三歸一。
所謂「諸菩薩」,包含靈山會上同聽法華的所有會眾,通通是菩薩;[2]當然聲聞人也是菩薩,稱「聲聞」是約他今生示現的事迹而論,不是約他的根本。[3]而法華會上的聲聞人等,過去修持知苦、斷集、慕滅、修道之「生滅四諦」,但不要以為是小乘,其實這都是菩薩道,漸漸一步一步的修證,將來都能成就佛道。
「於諸菩薩中,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是真正顯實──顯示諸法實相之理。「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這兩句話,就是後面所說的「等賜大車」,把大白牛車等賜給所有的諸子等,通通都得到大白牛車。而這個「大白牛車」,我們也都有份,就在我們的心裡都有一輛大白牛車,人人本來具足。
「正直捨方便」:[4]佛把過去四十餘年來那些偏而不直的方便權法,整個捨掉了──「廢權立實」,把過去的權法廢掉,通通會歸一實;「會三歸一」,把過去的三乘法,通通會歸一佛乘法,三乘當下就是一佛乘。此不是滅掉,「捨」不是丟掉,是指三乘法當下就是一佛乘。
「但說無上道」,只是為他們說無上菩提大道,人人成佛;「無上道」就是一佛乘、一乘法,就是諸法實相。此是「會三歸一」,把過去三法的方便廢掉,通通歸於一實,只說一佛乘法,即是「顯實」。啟發人人都能夠修菩薩道,同成佛果。
舍利弗當知!我聞聖師子,深淨微妙音,稱南無諸佛!復作如是念:『我出濁惡世,如諸佛所說,我亦隨順行。』思惟是事已,即趣波羅柰。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為五比丘說。是名轉法輪,便有涅槃音,及以阿羅漢,法僧差別名。從久遠劫來,讚示涅槃法,生死苦永盡,我常如是說。[5]
舍利弗當知!我見佛子等,志求佛道者,無量千萬億,咸以恭敬心,皆來至佛所,曾從諸佛聞,方便所說法。我即作是念:『如來所以出,為說佛慧故,今正是其時。』[6]
舍利弗當知!鈍根小智人,著相憍慢者,不能信是法。今我喜無畏,於諸菩薩中,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菩薩聞是法,疑網皆已除,千二百羅漢,悉亦當作佛!如三世諸佛,說法之儀式,我今亦如是,說無分別法。[7]
[1] 《妙法蓮華經文句》:「明由機發故索果,索果由於機發,此應有四句:自有障除機未發,如諸羅漢在三藏時,以樂小故,濁障雖除,大根鈍故,妙機未發。自有大機發障未除,如法華中,諸凡夫人等,雖未斷結,以大根利,故機發。自有障即除機即發,如說《無量義》時證二乘果,即於此座大機即發。自有障未除大機未發,即五千等是也。」CBETA,T34, no. 1718, p. 62b05-b12。
《妙法蓮華經文句》:「『咸以恭敬心,皆來至我所』者,一云:恥小慕大,大機感佛,故云『至佛所』。今明非但機至佛所,亦乃身到,如《無量義》中,四眾圍繞,合掌敬心,欲聞具足道也。『曾從諸佛聞,方便所說法』者,此中初味調伏,受行三藏六度通別等三教方便,由此調熟,故使障除機發而求大也。」CBETA,T34, no. 1718, p. 62b20-b26。
[2] 《妙法蓮華經文句》:「從『我即作是念』下,二行一句,明障除佛喜。佛為佛慧故出,昔障重無機,不得即說佛慧;中間雖障除,又未得說;今機發,正是說時。昔眾生根鈍智小,恐其謗法墮惡,故未是說時。今根利志大,聞必信解,故佛歡喜。『無畏』者,不畏執小謗大,起罪墮惡,故言無畏。『於菩薩中』下三句,正顯實也。五乘是曲而非直,通別偏傍而非正,今皆捨彼偏曲,但說正直一道也。『菩薩聞是法』下一行,明受行悟入。六度通二菩薩,初聞略說,動舊執,致新疑,今悉已除,非獨菩薩,二乘亦爾。而云聲聞皆當作佛者,昔教不說二乘作佛,今行與授記,授記豈獨二乘?除疑豈獨菩薩?互存則兩備。問:『菩薩何疑?』答:『三藏說三僧祇未斷惑,一斷即入真;通教說菩薩斷正留習,習盡即成佛。初聞略說,悉云方便,昔真昔成,竟知安在。又三乘同學一道,何意有別?今聞法華,掃蕩諸疑,無復遺芥。』」CBETA,T34, no. 1718, p. 62b26-c15。
[3] 「千二百羅漢,悉亦當作佛」:這等於是替他們授記,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通通都能成佛;現在雖然是阿羅漢,他修行繼續修菩薩道,將來都能成佛,所以後邊一一都替他們授記。
[4] 「正直」:「正」顯示不偏;「直」顯示不曲,有偏有曲,就不是正直。佛過去四十餘年來所說的藏、通、別三教之法,有的是偏、有的是方便,為不能直說的旁法,偏而不直。
[5]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方便品〉第二,CBETA, T9, no. 262, p. 9c28-10a09。
[6]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方便品〉第二,CBETA, T9, no. 262, p. 10a10-a15。
[7]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方便品〉第二,CBETA, T9, no. 262, p. 10a16-a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