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5日 星期五

貪著生愛則為所燒


  佛出現世間的時候,因為知道小乘根性乃至凡夫眾生,沒有辦法一下子就接受大法,所以先施設三乘權法。因為這些眾生還沒有免除世間的生老病死、憂愁悲傷等種種痛苦煩惱,正在為三界火宅所燒,所以小根人對大法還無法一下子就能接受。

眾生處在「眾苦充滿,甚可怖畏」的三界生死中,「或當墮落,為火所燒」,[1]若不知不覺,染著諸欲,終究難從迷妄的生死流轉中出離解脫![2]所以佛為其說怖畏之事:此舍已燒,宜時疾出,無令為火之所燒害,汝等速出!」[3]

先用權巧方便來引誘火宅之內的眾生出來,而能夠免除火宅的災難;如果不用這個方法度他出來,那他的生命就有危險了。等到他們出來了,通通都是給予大白牛車。這是比方佛出現世間,不能一下子用一實之法,要用權巧方便開三顯一,慢慢施設三權,最後會歸一實,都讓他們得到究竟一佛乘的涅槃。[4]

佛初轉法輪的時候──四諦法的示相轉,為五比丘說「苦、集、滅、道」的四諦理,因此就對三界的兒子們說:「汝等莫得樂住三界火宅」,不要愛住在三界的火宅,這地方太苦惱了,三界火宅就是苦諦,就是說「此是苦,逼迫性」──就是示苦諦。

接下去說:「勿貪粗敝色聲香味觸也,若貪著生愛,則為所燒」,這是指示集諦。「貪著生愛」就是煩惱,煩惱遇境造業,就是無明緣行、行緣識之類。假如貪著這個世間很粗糙很敝劣很不好的色聲香味觸五塵境界,那就輪迴生死沒有斷集了。「若貪著生愛,則為所燒」,貪著五塵享受的境界,生起愛著心,那就會被火所燒了!燒就是苦,說明集諦煩惱決定會造業,造業必定會遭苦的。

所以應當要斷除這煩惱根本:「汝速出三界」,趕快想辦法出三界,假如還待在三界裡面,苦惱就沒有了期。因此「當得三乘」,如果曉得發心出三界的話,就能夠得到三乘的聖果──聲聞、辟支佛、佛乘,顯示滅諦涅槃。如果曉得滅諦的可證性、道諦的可修性,修道諦之因可證滅諦之果,[5]假如能如法而修學的話,一定就可以免除這些苦惱。[6]

佛出現世間,用權巧方便來引誘眾生,使他精進趣向佛道,先修三乘後歸一乘,就是會權歸實;[7]過去四十幾年來說的權法,到了今天通通會歸一實,滿佛出現世間的本懷。佛所說的三乘法當中,不可以因為修大乘法而來貶斥小乘,也不可以因為行聲聞法而來毀謗大乘。因為聲聞、緣覺雖然是權巧方便,是入道初門、是基礎,一樣可以到究竟涅槃的,所以都是「聖所稱歎」,三乘之法都是佛法。

「若見無量億千眾生,以佛教門,出三界苦怖畏險道,得涅槃樂」:如果看到很多很多眾生,在佛的教門裡,依佛教所詮顯的真理來修三乘,由此得出苦證到偏真涅槃,這就是免難。

「是諸眾生,皆是我子,等與大乘,不令有人獨得滅度,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三乘根性眾生通通都是佛的一個兒子,不分別的一樣給他大白牛車。慈航菩薩入滅的遺囑裡面說:「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發菩提心要度眾生,如果有一個人還沒有得度,不可以自己一個人逃跑了。

佛出現世間的一大事因緣,就是要使一切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到了這個時候,目的才達到了。無論是哪一位眾生,只要他根性成熟能夠接受大法,經過開權顯實之後,都給他一佛乘的究竟大白牛車。所以「初以三車誘引諸子」,引誘這些三界內的苦惱眾生,善根成熟的由這三車誘引,使令他知苦斷集、慕滅修道,超出三界;出來之後,不給他羊車、鹿車,通通給他一個大白牛車。

所以佛出現世間,最先是說聲聞、緣覺、菩薩三乘法,三乘說過之後,到了法華會上,最後說一乘法,來使眾生得到究竟解脫。如果不先用三乘引誘他,眾生是不肯發出離三界之心,因此這是度眾生的方便。不能一下子說大法,就是因為他不盡能受,所以只好先示三,後歸一。這個三乘是由眾生的根性,不是佛的本意,佛並沒有打算用權法來度眾生。現在說大法是佛的本心,不會違背佛的本意;因此之故;現在會三歸一、開權顯實,這才是佛的本懷,使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參:

-              會性法師-妙法蓮華經-087-卷(二)譬喻品第三

-              會性法師-妙法蓮華經-088-卷(二)譬喻品第三

-              會性法師-妙法蓮華經-089-卷(二)譬喻品第三

 

舍利弗!如來復作是念:『若我但以神力及智慧力,捨於方便,為諸眾生,讚如來知見、力無所畏者,眾生不能以是得度。』所以者何?是諸眾生,未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而為三界火宅所燒,何由能解佛之智慧?[8]

舍利弗!如彼長者,雖復身手有力而不用之,但以慇懃方便,勉濟諸子火宅之難,然後各與珍寶大車。如來亦復如是,雖有力無所畏,而不用之。但以智慧方便,於三界火宅,拔濟眾生,為說三乘,聲聞、辟支佛、佛乘。而作是言:『汝等莫得樂住三界火宅,勿貪麤弊色聲香味觸也。若貪著生愛,則為所燒。汝速出三界,當得三乘,聲聞、辟支佛、佛乘。我今為汝保任此事,終不虛也。汝等但當勤修精進!』如來以是方便,誘進眾生。復作是言:『汝等當知此三乘法,皆是聖所稱歎,自在無繫,無所依求。乘是三乘,以無漏根、力、覺、道、禪定、解脫、三昧等,而自娛樂,便得無量安隱快樂。』[9]

 舍利弗!若有眾生,內有智性,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慇懃精進,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聲聞乘;如彼諸子,為求羊車,出於火宅。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慇懃精進,求自然慧,樂獨善寂,深知諸法因緣,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諸子,為求鹿車,出於火宅。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畏,愍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菩薩求此乘故,名為摩訶薩;如彼諸子為求牛車、出於火宅。[10]

 舍利弗!如彼長者,見諸子等,安隱得出火宅,到無畏處,自惟財富無量,等以大車,而賜諸子。如來亦復如是!為一切眾生之父,若見無量億千眾生,以佛教門,出三界苦,怖畏險道,得涅槃樂。如來爾時便作是念:『我有無量無邊智慧力無畏等諸佛法藏,是諸眾生,皆是我子,等與大乘,不令有人獨得滅度,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是諸眾生脫三界者,悉與諸佛禪定、解脫等娛樂之具,皆是一相一種,聖所稱歎,能生淨妙第一之樂。』[11]

舍利弗!如彼長者,初以三車誘引諸子,然後但與大車,寶物莊嚴,安隱第一。然彼長者,無虛妄之咎。如來亦復如是,無有虛妄,初說三乘引導眾生,然後但以大乘而度脫之。何以故?如來有無量智慧、力、無所畏,諸法之藏,能與一切眾生大乘之法,但不盡能受。舍利弗!以是因緣,當知諸佛方便力故,於一佛乘,分別說三。[12]

 



[1] 「墮落」有二:一者、幼稚憶本戲處,故墮落,二都無識,執物不堅,故墮落。譬著五欲,墮在三途。二者、善弱無識,謗毀大乘,墮落三途也。

[2] 《妙法蓮華經文句》:「墮落」有二:一者、幼稚憶本戲處,故墮落,二都無識,執物不堅,故墮落。譬著五欲,墮在三途。二者、善弱無識,謗毀大乘,墮落三途也。CBETAT34, no. 1718, p. 68c29-69a03

[3] 《妙法蓮華經》卷二,CBETAT9, no. 262, p. 12b27-b29

[4] 《妙法蓮華經文句》:對治之相,如《大品》中說:「四念是摩訶衍,以不可得故,異於小乘也。」既著戲處,故說怖事,令得免五濁火,燒五陰舍,宜應捨離。若久住著,必斷善根,故云「無令為火之所燒害」。CBETAT34, no. 1718, p. 69a05-a09

[5] 就能證到聲聞阿羅漢最高的果位,辟支佛是緣覺獨覺最高的果位,佛是菩薩的聖果。

[6] 《妙法蓮華經文句》:第二,「汝等莫得樂住三界」下,是示其盡無生處也。「三界」是示苦諦;「勿貪麁弊」乃至「生愛」等,示其集諦;「速出三界」示其滅、道。滅、道即是示其三界外,有智斷三乘之果。故令速出三界,當得三乘,三乘正取道滅為體也。CBETAT34, no. 1718, p. 73c13-c18

[7] 佛出現世間,就是好像長者引誘眾生出三界、等賜大白牛車的用意一樣的。「為一切眾生之父」:佛是一切眾生的大慈悲父──讚歎釋迦牟尼佛的偈頌「三界大師,四生慈父」,父必定要念子,要使子得到成就。

[8]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譬喻品〉第三,CBETA, T9, no. 262, p. 13a29-b04

[9]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譬喻品〉第三,CBETA, T9, no. 262, p. 13b15-b18

[10]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譬喻品〉第三,CBETA, T9, no. 262, p. 13b18-b29

[11]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譬喻品〉第三,CBETA, T9, no. 262, p. 13 b29-c10

[12]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譬喻品〉第三,CBETA, T9, no. 262, p. 13c10-c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