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如法師主講《妙法蓮華經》,第39-41堂課:
◎ 《妙法蓮華經》(39-2) :名相解釋──三苦。學修分享與經歷指導。〈信解品〉第四:「世尊!大富長者則是如來,我等皆似佛子,如來常說我等為子。世尊!我等以三苦故,於生死中受諸熱惱,迷惑無知,樂著小法。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諸法戲論之糞,我等於中勤加精進,得至涅槃一日之價。既得此已,心大歡喜,自以為足,而便自謂:『於佛法中勤精進故,所得弘多。』然世尊先知我等,心著弊欲,樂於小法,便見縱捨,不為分別:『汝等當有如來知見寶藏之分。』世尊以方便力,說如來智慧。我等從佛,得涅槃一日之價,以為大得;於此大乘,無有志求。我等又因如來智慧,為諸菩薩開示演說,而自於此無有志願。所以者何?佛知我等心樂小法,以方便力、隨我等說;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今我等方知世尊,於佛智慧無所悋惜。所以者何?我等昔來真是佛子,而但樂小法,若我等有樂大之心,佛則為我說大乘法。於此經中唯說一乘,而昔於菩薩前,毀呰聲聞樂小法者,然佛實以大乘教化。是故我等,說本無心有所悕求。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如佛子所應得者皆已得之。」爾時摩訶迦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等今日,聞佛音教,歡喜踊躍, 得未曾有。佛說聲聞,當得作佛, 無上寶聚,不求自得。譬如童子, 幼稚無識,捨父逃逝,遠到他土, 周流諸國,五十餘年。其父憂念, 四方推求,求之既疲,頓止一城, 造立舍宅,五欲自娛。其家巨富, 多諸金銀、車𤦲馬腦、真珠琉璃; 象馬牛羊、輦輿車乘;田業僮僕、 人民眾多。出入息利,乃遍他國, 商估賈人、無處不有。千萬億眾, 圍繞恭敬,常為王者,之所愛念, 群臣豪族,皆共宗重。以諸緣故, 往來者眾,豪富如是,有大力勢。 而年朽邁,益憂念子,夙夜惟念, 死時將至。癡子捨我,五十餘年, 庫藏諸物,當如之何?爾時窮子, 求索衣食,從邑至邑、從國至國。 或有所得,或無所得,飢餓羸瘦, 體生瘡癬。」[1]
◎ 《妙法蓮華經》(40-1) :學修分享與經歷指導。三時繫念之功。〈信解品〉第四:「漸次經歷,到父住城, 傭賃展轉,遂至父舍。爾時長者, 於其門內,施大寶帳,處師子座; 眷屬圍遶,諸人侍衛,或有計算, 金銀寶物,出內財產,注記券䟽。 窮子見父,豪貴尊嚴,謂是國王, 若是王等。驚怖自怪,何故至此。 覆自念言:『我若久住,或見逼迫, 強驅使作。』思惟是已,馳走而去, 借問貧里,欲往傭作。長者是時, 在師子座,遙見其子,默而識之。 即勅使者,追捉將來。窮子驚喚, 迷悶躄地:『是人執我,必當見殺, 何用衣食,使我至此?』長者知子, 愚癡狹劣,不信我言,不信是父。 即以方便,更遣餘人,眇目矬陋, 無威德者:『汝可語之,云當相雇, 除諸糞穢,倍與汝價。』窮子聞之, 歡喜隨來,為除糞穢,淨諸房舍。 長者於牖,常見其子,念子愚劣, 樂為鄙事。於是長者,著弊垢衣, 執除糞器,往到子所,方便附近, 語令勤作: 『既益汝價,并塗足油,飲食充足, 薦席厚煖。』」[2]
◎ 《妙法蓮華經》(40-2):勉勵後學。學修分享與經歷指導。〈信解品〉第四:「如是苦言:『汝當勤作。』 又以軟語:『若如我子。』長者有智, 漸令入出,經二十年,執作家事。 示其金銀、真珠頗梨;諸物出入, 皆使令知。猶處門外,止宿草庵,」[3]
◎ 《妙法蓮華經》(41-1):學修分享與經歷指導。〈信解品〉第四:「自念貧事:『我無此物。』父知子心, 漸已廣大,欲與財物。即聚親族、 國王大臣、剎利居士。於此大眾, 說是我子,捨我他行,經五十歲。 自見子來,已二十年。昔於某城, 而失是子,周行求索,遂來至此。 凡我所有,舍宅人民,悉以付之, 恣其所用。子念昔貧,志意下劣, 今於父所,大獲珍寶,并及舍宅、 一切財物。甚大歡喜,得未曾有。 佛亦如是,知我樂小,未曾說言: 『汝等作佛。』而說我等,得諸無漏, 成就小乘,聲聞弟子。佛勅我等, 說最上道,修習此者,當得成佛。 我承佛教,為大菩薩,以諸因緣、 種種譬喻、若干言辭,說無上道。 諸佛子等、從我聞法,日夜思惟, 精勤修習。是時諸佛,即授其記: 『汝於來世,當得作佛。』一切諸佛, 祕藏之法,但為菩薩,演其實事, 而不為我,說斯真要。如彼窮子、 得近其父,雖知諸物,心不希取。 我等雖說,佛法寶藏,自無志願, 亦復如是。我等內滅,自謂為足, 唯了此事,更無餘事。我等若聞, 淨佛國土,教化眾生,都無欣樂。 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皆悉空寂, 無生無滅,無大無小,無漏無為。 如是思惟,不生喜樂。我等長夜, 於佛智慧,無貪無著,無復志願; 而自於法,謂是究竟。我等長夜, 修習空法,得脫三界,苦惱之患, 住最後身、有餘涅槃。佛所教化, 得道不虛,則為已得,報佛之恩。 我等雖為,諸佛子等,說菩薩法, 以求佛道;而於是法,永無願樂。 導師見捨,觀我心故,初不勸進, 說有實利。如富長者,知子志劣, 以方便力,柔伏其心,然後乃付, 一切財物。 佛亦如是,現希有事,知樂小者, 以方便力,調伏其心,乃教大智。 我等今日,得未曾有,非先所望, 而今自得,如彼窮子,得無量寶。」[4]
[1] 《妙法蓮華經》卷2〈4 信解品〉(CBETA 2024.R1, T09, no. 262, pp. 17b18-18a1)
[2] 《妙法蓮華經》卷2〈4 信解品〉(CBETA 2024.R1, T09, no. 262, p. 18a1-25)
[3] 《妙法蓮華經》卷2〈4 信解品〉(CBETA 2024.R1, T09, no. 262, p. 18a25-29)
[4] 《妙法蓮華經》卷2〈4 信解品〉(CBETA 2024.R1, T09, no. 262, p. 18b1-c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