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如法師主講《妙法蓮華經》,第75-76堂課:
◎ 《妙法蓮華經》(75-2) :學修分享與經歷指導。〈分別功德品〉第十七:「則為以佛舍利起七寶塔,高廣漸小至于梵天,懸諸幡蓋及眾寶鈴,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眾鼓、伎樂,簫、笛、箜篌,種種舞戲,以妙音聲歌唄讚頌,則為於無量千萬億劫作是供養已。「阿逸多!若我滅後,聞是經典,有能受持,若自書、若教人書,則為起立僧坊,以赤栴檀作諸殿堂三十有二,高八多羅樹,高廣嚴好,百千比丘於其中止,園林、浴池、經行、禪窟,衣服、飲食、床褥、湯藥,一切樂具充滿其中。如是僧坊、堂閣,若干百千萬億,其數無量,以此現前供養於我及比丘僧。」[1]
◎ 《妙法蓮華經》(76-1) :學修分享與經歷指導。〈分別功德品〉第十七:「是故我說:『如來滅後,若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若自書、若教人書,供養經卷,不須復起塔寺,及造僧坊、供養眾僧。』況復有人能持是經,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其德最勝,無量無邊。譬如虛空,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無量無邊;是人功德,亦復如是無量無邊,疾至一切種智。若人讀誦受持是經,為他人說,若自書、若教人書,復能起塔,及造僧坊、供養讚歎聲聞眾僧,亦以百千萬億讚歎之法讚歎菩薩功德,又為他人,種種因緣隨義解說此法華經,復能清淨持戒,與柔和者而共同止,忍辱無瞋,志念堅固,常貴坐禪得諸深定,精進勇猛攝諸善法,利根智慧善答問難。「阿逸多!若我滅後,諸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是經典者,復有如是諸善功德,當知是人已趣道場,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坐道樹下。「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若坐、若立、若行處,此中便應起塔,一切天人皆應供養如佛之塔。」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若我滅度後, 能奉持此經, 斯人福無量, 如上之所說, 是則為具足, 一切諸供養。 以舍利起塔, 七寶而莊嚴,表剎甚高廣, 漸小至梵天, 寶鈴千萬億, 風動出妙音。 又於無量劫, 而供養此塔,華香諸瓔珞, 天衣眾伎樂, 燃香油酥燈, 周匝常照明。 惡世法末時, 能持是經者, 則為已如上, 具足諸供養。 若能持此經, 則如佛現在, 以牛頭栴檀, 起僧坊供養。 堂有三十二, 高八多羅樹, 上饌妙衣服, 床臥皆具足, 百千眾住處, 園林諸浴池, 經行及禪窟, 種種皆嚴好。 若有信解心, 受持讀誦書, 若復教人書, 及供養經卷, 散華香末香, 以須曼瞻蔔、 [11]阿提目多伽, 薰油常燃之。 如是供養者, 得無量功德, 如虛空無邊, 其福亦如是。 況復持此經, 兼布施持戒, 忍辱樂禪定, 不瞋不惡口, 恭敬於塔廟, 謙下諸比丘, 遠離自高心, 常思惟智慧, 有問難不瞋, 隨順為解說, 若能行是行, 功德不可量。 若見此法師, 成就如是德, 應以天華散, 天衣覆其身, 頭面[13]接足禮, 生心如佛想。 又應作是念: 『不久詣道樹, 得無漏無為, 廣利諸人天。』 其所住止處, 經行若坐臥, 乃至說一偈, 是中應起塔, 莊嚴令妙好, 種種以供養。 佛子住此地, 則是佛受用, 常在於其中, 經行及坐臥。」」[2]
[1] 《妙法蓮華經》卷5〈17 分別功德品〉(CBETA 2024.R2, T09, no. 262, p. 45b29-c11)
[2] 《妙法蓮華經》卷5〈17 分別功德品〉(CBETA 2024.R2, T09, no. 262, pp. 45c11-46b13) [11] Atimukt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